狐狸、黄鼠狼和蛇同时盯上了一只老鼠,没想到老鼠还能逃走

2022年07月02日17:13:23 科学 1676

战争舞台上的主角是一只狐狸和一只黄鼠狼。当狐狸从空中向一只弱小的老鼠扑击时,黄鼠狼恰好贴着地面扑向同一只老鼠。它们扑到同一只猎物身上,并相互瞪了对方一眼。可怜的小老鼠在狐狸与黄鼠狼之间苟延残喘。

丛林行猎中,猎手之间的遭遇司空见惯,实力较弱的一方会逃之天天。这是避免冲突的明智方法。然而,眼下这两位猎手的体形大小、狩猎技艺、搏斗水平均大致相当。无论是狐狸还是黄鼠狼,都没有主动放弃猎物的意愿。

狐狸、黄鼠狼和蛇同时盯上了一只老鼠,没想到老鼠还能逃走 - 天天要闻

网络配图

狐狸与黄鼠狼鼓起肌肉,亮出牙,都摆好了格斗姿势。

狐狸与黄鼠狼忽觉有异,用眼晴的余光盯住对手,将脑袋微微侧向同一个角落。

林间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落叶瑟瑟作响。一条粗大的老蛇从落叶中探出头来。小蛇是狐狸和黄鼠狼的食物,但这样一条颇具威慑力的壮硕的老蛇使它们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老蛇转动着冰冷的眼晴,瞄向小老鼠,又瞄向狐狸与黄鼠狼,悠悠地吐着乌黑的芯子。在蛇的眼睛里,狐狸和黄鼠狼是长得差不多的四脚动物,几乎是同类,它们应该会联合起来反对自己。但无论是狐狸还是黄鼠狼,都压根没有这种想法。

狐狸、黄鼠狼和蛇同时盯上了一只老鼠,没想到老鼠还能逃走 - 天天要闻

网络配图

老蛇要准备冬眠了。老蛇需要一只老鼠充饥,然后睡一个冬天。老蛇不想放弃眼前似乎可以得到的小老鼠。

狐狸的一只眼盯着黄鼠狼,另一只眼盯着老蛇。黄鼠狼的一只眼瞪着狐狸另一只眼瞪着老蛇。老蛇很聪明,它用它那可以左右旋转包罗270度角视线的眼睛同时注视着狐狸、黄鼠狼和小老鼠。

这变成了一场三角对峙阵势的遭遇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唯恐遭到其他两方的夹击。一旦均势被打破,逃生也就不可能。

如果对手不动,自己也不动。这是动物最基本的本能。

蛇吐着芯子,狐狸转动着耳朵,黄鼠狼摇着尾巴。

狐狸、黄鼠狼和蛇同时盯上了一只老鼠,没想到老鼠还能逃走 - 天天要闻

网络配图

黄鼠狼本能地想使用自己的绝招放屁,放臭气熏天、足以把一群苍蝇给熏死的毒屁。但它为了躲避猎人追击,刚刚放过一个,肚子中暂时没有毒气库存。黄鼠狼的肛门用力张了一下,也没能放出一个屁只是把自己的身体弄得更臭了一些。

狐狸觉得自己生来就具备一般令所有动物厌烦的味道——狐臭。可黄鼠狼和老蛇嗅觉器官具有先天性的抵抗力。

三只小型食肉动物呈三角形把作为杂食动物的小老鼠包围在中央。小型杂食动物对黄鼠狼和狐狸身上的腥臭味极为敏感——这种在杂食动物鼻子中倍加敏感的臭气足以使得它们浑身颤抖、双目晕眩。

狐狸、黄鼠狼和蛇同时盯上了一只老鼠,没想到老鼠还能逃走 - 天天要闻

网络配图

于是,小老鼠屏住呼吸。

过了一分钟。

过了两分钟,周围的空气还是一样的。因为臭气的来源物原地不动。可怜的小老鼠憋得自己两眼翻白。

小老鼠再也忍不住了,奔向老蛇。只有那边不臭。对于小型杂食动物而言,蛇身上的气味明显要好一些。

老蛇闪电般地将小老鼠吞入腹中,这完全出于本能。老蛇终于填饱了肚皮,但它只高兴了很短的时间。

狐狸和黄鼠狼同时扑向率先行动的老蛇,这也出于本能。老蛇绝望地向狐狸和黄鼠狼噬咬,经过一番垂死挣扎,就成了狐狸和黄鼠狼口中的猎物。

狐狸和黄鼠狼分别叼着老蛇的一头一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把老蛇紧紧地拉成一条直线,双眼保持于同一水平线,狠狠地盯着对方。

“叭”老蛇的身体撕成了两半,从蛇腹中央断开。狐狸和黄鼠狼终于公平地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食物,似乎都很满意。

狐狸、黄鼠狼和蛇同时盯上了一只老鼠,没想到老鼠还能逃走 - 天天要闻

网络配图

它们再也不动弹了。

此蛇名为五步蛇。相传,被这种毒蛇咬伤后可在行走五步的时间内命。

小老鼠从破裂的蛇腹中钻出,一会儿就不见了。

■文/改编自《斑马父子》(袁博 著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狐狸、黄鼠狼和蛇同时盯上了一只老鼠,没想到老鼠还能逃走 - 天天要闻

■编辑/王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又当“爸爸” - 天天要闻

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又当“爸爸”

中新社武汉6月20日电(记者 马芙蓉)世界首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淘淘”,近日又喜获“爱子”。武汉白鱀豚馆20日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淘淘”及其子最新情况。“淘淘”于2005年7月5日在武汉白鱀豚馆出生。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 天天要闻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量子力学,这门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验结果,颠覆了人们对物质世界传统认知的局限。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和纠缠态等现象,以其超越日常经验的诡异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这些现象在哲学层面也引发了深远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闻

明天,人工增雨!

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高温终于雨要来啦~就在刚刚徐州气象发布人工增雨作业公告将于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间择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具体情况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来源丨徐州发布、徐州气象一审丨苹果二审丨李璇三审丨仝勋监制丨刘砾总监制丨鲁晓波“无线睢宁”商务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号)点和扩散一下...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 天天要闻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作者:刘泽排版:点点起点钠电关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报的“湖北虹润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获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复。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 天天要闻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6月20日,武汉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在九一二操场举行。值得注意的是,仪式前,测绘学院博士毕业生高晟俊获得了学校专门为其定制的学位服,在校徽下绣上他的武大学号。 高晟俊。图/武汉大学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诉九派新闻,他今年35岁,即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延续科考生活。 他对极地测绘的兴趣源于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01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拿学历来说,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对学历祛魅。意思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学历,而不能认为学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闻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的热词,一个新的“科学春天”正在到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着力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创科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赋能者之一。在“机遇湾区”走访活动中,创科也成为政产学研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词。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 天天要闻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孙自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适应的,长期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科研团队和美国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发现,尽管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生长季节延长,但植物仍能保持叶片生长和衰老时间的稳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