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2022年07月02日04:45:02 科学 1332

“太空出差三人组”顺利返航,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科学家成功研制新冠疫苗……科学突破层出不穷。不过,人们普遍对科学的关注度较低,认为科学十分深奥,距离自己过于遥远。事实真是如此吗?

《科学时代: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

《科学时代: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告诉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科学时代: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是一部科学发展史,并非科学成就的简单罗列,而是讲述了完整的发展历程,解读了现代科学的内涵。

科学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科学概念的构建以及科学发明的诞生并非一步到位,很多科技成就的取得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迭代,为科学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大量的科学实践也会不断积累经验,为后人的研究奠定基础。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始终是有限的,因此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例如,书中提到的宇宙探索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为宇宙探索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到了20世纪,爱因斯坦又提出了颠覆性的相对论,带来了“时空”的概念。此后,大爆炸等宇宙学理论相继诞生,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人们对宇宙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果我们只关注重大科学事件的发生,而忽略了它的发展历程,是无法真正理解现代科学的。碎片化的信息无法展示一门学科的形成与演化,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我们理解现代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科学通史,它将视线聚焦于科学史上的“高光”年代——20世纪。

17 世纪,艾萨克·牛顿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自此以后,科学的发展从未像20 世纪一样有过如此重大的进步:人类成功登月、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青霉素等抗生素及核医学投入临床使用、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诞生……20世纪的种种科学成就奠定了当今及未来世界的科学基石。

这些科学技术的出现不仅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并决定了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了解20世纪的科学是我们理解当下及未来科学的必经之路。

“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 天天要闻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69 年7月20 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时的珍贵瞬间,照片中的人物是执行阿波罗11 号任务的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

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对应太空探索、核能开发、化学应用、生命科学和通信五个主题,展示了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杰出成果。

在字里行间,20世纪的科学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能够了解到20世纪科学的重要突破,也能直观感受到人类生活的变迁。

例如,广播、电影、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的相继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骤然缩短,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 天天要闻

早期的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质量达27吨

1901年,意大利工程师古列尔莫·马可尼在英国进行了史上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无线信号传送,对无线电做出了突出贡献。1920年,出现了第一批广播节目。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随着电视显像管的发明,电视成功问世,这是20 世纪最受关注的发明之一。从此,声音和图像渐渐走进千家万户。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则为人们带来了信息交流的新方式,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信息的传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983年,人们已在家庭中广泛使用个人计算机,《时代周刊》封面将其评为“年度机器”。

“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 天天要闻

《时代周刊》封面(1983 年1月3日刊)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20世纪,塑料以其制造成本低、易塑形等特点,逐渐替代了一些资源有限的自然材料,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然而,塑料导致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 天天要闻

塑料污染形势严峻,海洋生物面临巨大威胁

如今,科学技术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类科学产物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密不可分。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科学的时代,需要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这本《科学时代: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恰能帮我们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科学时代: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

01 《时代周刊》特别授权

斯蒂芬·霍金相对论作品完整收录出版!

《时代周刊》(Time),又称《时代》,1923年创立于纽约,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也拥有广泛影响力。1999年,《时代周刊》发表了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一篇名为《相对论简史》的文章,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爱因斯坦对人类知识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 天天要闻

斯蒂芬·霍金,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02 珍贵历史图片

重现20世纪真实场景!

《科学时代: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和科学照片,从火箭、探测器、医疗设备、集成电路照片到核能发电原理图,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的科学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塑料污染等人类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 天天要闻

为了能直观地呈现复杂的原子结构, 一名研究人员使用了分子模型做演示,摄于1941 年

03 北大专业译者倾心翻译、审校

这本书由北京大学专业译者倾心翻译,对书中专业知识和专有名词进行了详细地核实,同时为了便于理解,对部分知识点进行了解释。

“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 天天要闻“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 天天要闻“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疫苗研制成功……如何读懂复杂的现代科学? - 天天要闻

《科学时代: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

END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名单来了!成都15个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名单来了!成都15个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23年度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2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39项在国家公布的获奖名单中由在蓉科研团队、科学家牵...
浙江30项成果获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布 - 天天要闻

浙江30项成果获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布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浙江共有30项科技成果获奖。  其中,浙江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5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25项。
嫦娥六号探测器即将返回到地球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探测器即将返回到地球

嫦娥六号探测器即将返回到地球。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即将回到地球。这是我国月球科研的一大突破,快来看看这次探索的成果。在北京时间6月2日早晨,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稳稳着陆,它携带着月球的秘密礼物准
谱写新篇章 勇当先行者③丨苏州吴江:千亿新材料产业积厚成势 - 天天要闻

谱写新篇章 勇当先行者③丨苏州吴江:千亿新材料产业积厚成势

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投产国内单体最大的异质结光伏项目启动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吴江……近几年吴江新材料领域传来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太浦河北,三白荡旁是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该基地是江苏省重
祝贺!李德仁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祝贺!李德仁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1939年12月,李德仁出生在江苏泰县溱潼镇(现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11岁时,李德仁考入泰州中学。他办公室的书柜里,至今保存着一张当年的成绩单,除了体育,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天上午揭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授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李德仁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
世界周刊丨最长热浪 - 天天要闻

世界周刊丨最长热浪

6月21日,我们中国人迎来24节气中的夏至。在北半球更多地方,盛夏酷暑的感觉则早已到来。从南亚次大陆到阿拉伯半岛,从美国西部到墨西哥湾,“超级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感受。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国家环境信息中心预测,2024年有50%的几率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跻身史上5个最热年份的几率则高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