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2022年06月27日10:29:25 科学 1263

世间万物阴阳平衡,白天黑夜的交替亦是如此。

当然这是过去人的观念,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昼夜交错其实是由地球自转引起,即12个小时白天和12个小时黑夜

但诸位有没有想过,以现在的自转速度去看是24小时,如果自转速度加快呢?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很多时候笔者并不愿意去讨论这些问题,因为它们夹杂着太多的影响因素,就拿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去说,你能确保你看到的就是当下的状态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们永远生活在“过去式”。

光的速度为3亿米/秒,这就证明人看东西需要时间,再传到人们的眼睛里还需要时间,即便这个数值再怎幺小,从科学的角度去看都是不可忽略的

地球自转也一样,它最直观的区分就是白天黑夜。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如果没有白天黑夜,三维世界的生物根本都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他们没有任何概念,对于我们更是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的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意味着一天不足24小时,后果将会怎么样?

自转

首先咱们来聊一聊地球自转, 一句话形容:受引力作用,天体需要维持运动状态

地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动量守恒的原则不能被破坏,行星也好、天体也罢,都要围着“一个轴”去自转,但这个“轴”具体指什么?就是人们常说的地轴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严格去讲,这个东西并不存在,其实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一种东西。

诸位在生活中都见过地球仪,那个倾斜的线,正是所谓的“地轴”。

既然为球体,太阳照亮一面的时候,另一面便会陷入黑暗,这个时间是否完全相同?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注意到:有时候六点天就黑了,有时候八点才天黑,所以关于光照的时间也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如果以白天黑夜进行时间的划分,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很多人心中都没有这个概念,就拿古代来说,当时的人们以日出和日落作为一天的始终,他们难道没有发现时间长短不一样吗?

只不过科技生产力并不发达,人们也无从得知这个东西。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发现了地球自转这一现象,从而根据它创造出了每天24小时的时间概念。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一天时间并非准确的24小时,而是23小时56分4秒

有人想,这几分钟还需要算吗?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看似并不大,但如果真因某些特殊因素,需要精确的话,是不是就要以这个数值为准?

何况科学界从来都是以“精”著称,每位科学家都希望在这个领域上演登峰造极之作。

有需求就有创造,一个叫“原子钟”的东西诞生了,经过相关实验的印证和多次实践的测量,原子钟也被赋上新的名号:世界最精准时钟。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在长时间的使用记录下,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地球自转速度在加快,甚至已经不足常人观念中的24小时。

影响

最初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一个天体而已,速度快不快跟我有什么关系?”表面上看好像并无太大影响,可我们身处的是全人类的地球。即便现在没有什么感觉,若这个速度一直持续加快下去呢?

那些对科研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航天、卫星等等。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再进一步去讲,速度变快白天黑夜的长短也会发生变化,人们现在以白天黑夜作为一天的概念划分,到时候有没有可能为“两白一黑”或者“两黑一白”为一天?

与此同时,速度快了,相对应的离心力也会越大,引力岂不是会变小?那就代表东西轻盈。

原来搬不动的东西,现在不费任何力量,是不是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变成了“大力士”?

如果真要照一种趋势不断加速变化下去,最终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东西越来越轻,所有东西甚至都会起来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很多人认为,这是不是就是“失重”?

答案正是如此,就和太空中的航天员们一样,他们是在一个局部的环境下生存,安全也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保证,可地球则大有不同。

如果某天刮起了大风,你就有可能被吹跑,甚至飘出地球之外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人呼吸是需要氧气的,在这个真空环境中想要持续生存下去,概率几乎为“0”,真要到了那一天,将会是全人类的灾难。

笑侃人世间

当然一切都只是假设,但地球自转速度却在不停地加快。

根据目前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因素是由全球气温升高所致。冰川融化后必然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物质平均分配后,结果只有一个:地球自转的速度发生变化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全球气候的变化和温室效应明显,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如何拯救地球家园,这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为地球的健康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天赐材料起诉永太科技 液体锂盐“商业秘密连环案”揭秘 - 天天要闻

天赐材料起诉永太科技 液体锂盐“商业秘密连环案”揭秘

财联社7月2日讯(记者 曾楚楚 王平安)【引子】今日盘后,天赐材料(002709.SZ)公告,就“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民事起诉永太科技(002326.SZ)等。这是自今年2月初,天赐材料首次公告披露,对浙江研一、永太科技“将另案处理”后,天赐方面就液体锂盐“商业秘密”系列案件的再次公开曝光。在两家百亿级上市公司,以及作为锂业“...
晶圆键合工艺及键合设备市场情况 - 天天要闻

晶圆键合工艺及键合设备市场情况

一、晶圆键合发展背景在摩尔定律的引导下,集成电路行业一直高速发展,晶体管特征尺寸己经从90nm向7nm迈进。然而,由于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已日益接近物理极限,量子效应和短沟道效应越来越严重,内部电子自发地通过源极和漏极,导致漏电流增加,进而限
“地下动脉”托举繁华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亮相 - 天天要闻

“地下动脉”托举繁华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亮相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重点板块宣介会上,“真如翠谷”与“真如之心”两大优质地块首次亮相。“真如之心”地块即铜川路水产市场原址,被誉为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目前已完成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随着这一核心地块即将入市,真如副中心H型地下公共车行通道(以下简称“H型地下通道”)的全面贯通也将提上...
多面性的双氧水 - 天天要闻

多面性的双氧水

‌‎‎‌‎‎‌‎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H₂O₂),是一种常见且独特的化学物质。它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正如许多化学物质一样,双氧水具有着复杂的性质和多面的特性,这些特性既可能带来巨大的益处,也可能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 天天要闻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迈威生物为爆发中的创新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两项BD合作,与齐鲁制药就长效G-CSF产品8MW0511达成的合作(3.8亿元首付款+1.2亿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业化的经典双赢;而与谷歌系抗衰老巨头Calico围绕IL-11单抗9MW3811的联手(2500万美元首付款+5.71亿美元里程碑款),则彰显全球视野下的价值挖掘能力。两项...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 天天要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紧扣全年任务目标,以“大干100天 决胜上半年”劳动竞赛为载体,全面掀起夺油上产热潮。广大干部员工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用汗水书写担当,用实绩回应挑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环保平稳受控,经营业绩稳健向好,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石...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 天天要闻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期间,第四届“汉江湾”汉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动在硚口区汉江湾上演。武汉云豹救援队联合台湾苗栗县水上救生救难协会、苗栗县救难协会、桃园市水上救难协会,首次以完整建制展开跨海峡救援协作综合演练。 联合救援协作综合演练现场。图/九派新闻 上午9时,随着信号弹升空,云豹救...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 天天要闻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Nature期刊最新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机器人控制领域的重大变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运动雅可比场"技术,能够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各种复杂机器人系统,彻底摆脱了传统建模方法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