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的“神经胶质瘤究竟有多可怕?”

2021年09月24日21:37:07 科学 1309


亲身经历的“神经胶质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闻

【神经胶质瘤】属脑部恶性肿瘤,今年的我就亲身经历过它的厉害。

一.最初发病体征:

今年3月底,我的左手突然出现感知异常,总有麻木感觉。似乎不是自己的手,最初起几根手指无法正常活动,洗碗的时候还摔坏了一个,我还算很快感觉不对,去了医院,但当时导诊台让我去】康复医学科进行检查。因此就一系列的先做肌电图检查(还排队很久,)结果显示可能是颈椎压迫(核磁共振检查出啦颈椎突出是有一点。但是主任医生说并不算严重),于是进行一周的理疗(什么红外线,干扰电,温热疗法,牵引都做了一遍),一周疗程后几乎完全没有改善,第二周主任再开了一周,连续2周做完后正好遇上五一放假,

二.压力太大让病情快速恶化。

5.1假期间由于公司项目需要,虽然在家,其实还是处于完全线上待命的状态,尤其当时的项目是需要中国团队跟新加坡团队联合完成,但是实际情况下很多沟通障碍。工作完全无法正常完成,压力非常大,结果突然有一天睡醒了发现我的左手几乎是完全动不了了。

三.从康复医学科转到神经内科检查。

5月初再次去康复医学科主任给我诊断的时候开始发现不对劲了,说如果是颈椎问题不可能理一点用没有 而且还在恶化,于是主任建议我赶紧去神经内科专家看看。

神经内科医生第一时间给我开了头颅CT扫描检查。当天检查手诊检查我的手直接告知左手完全瘫痪。

后第二天就发现确实头颅有阴影,于是又开了【增强核磁共振检查】。

四.噩耗果然还是来了。

5.13日我在医院公众号上就看到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当时报告是考虑肿瘤。此时我几乎崩溃了,一个人实在无法面对,这么久以来,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晚上实在没忍住,让老公第二天陪我去见医生。

5.14日,神经内科医生跟我确认,确实是脑子长瘤了,他直接没有任何处理意见,只是建议去神经外科看看是否可以手术切除,因为是脑子手术,我担心的问了下是否有风险,没想到内科医生跟我说。肯定有,所以建议我们直接去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全全国最权威的神经外科)。

听完医生的语气,我跟老公吓坏了,先在候诊室外面坐了好久才回过神来,然后赶紧上健康云预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因为太知名的医院,专家非常难约,最快也是10天以后,还好约到一位有特需门诊的教授,

5.25来到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于佶教授门诊,没想到他一看到片子就说:手术可以帮你开,但是你的手和脚功能还是保不住,只能保命。

当时的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表达,也只能请求医生帮我维持生命!没想到医生还说。具体维持多久还不确定。又让我们几乎崩溃了一回,而且还说这个肿瘤恶性程度非常高。所以这么快完全攻击我的左边肢体运动神经。

五.入院手术。


亲身经历的“神经胶质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闻

我是5月26号正是入院上海华山医院东院神经外科手术排期在6月2号。

手术还算是非常顺利.手术后我的恢复也很快。一个多星期后出院了。

六、后续放化疗。

因为神经胶质瘤属于恶性肿瘤,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必须要进行【放化疗治疗。】于是我又转到华山医院西院的放射治疗科,经过医生团队建议。我需要连续进行30次的放疗,同时放疗期间还要搭配化疗药物一起吃。

这期间身体真的是经历了绝大的痛苦,每一天早上去放射性治疗后人就很累,完全没有精神和胃口,睡眠也不好。还有轻微头痛,加上化疗药物吃了影响整个消化系统,几乎没有一天是能够正常排便的,那种感受实在无法形容。

七、终于在9.15号结束了放化疗疗程身体细胞几乎完全杀光,白细胞,淋巴细胞极速下降。医生让我先回家休息28天后再去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和血常规检查。

八、回家大补了一个星期。

每天差不多2小时要吃一顿,就像小婴儿一样,除了每天正常吃饭。我还额外补充很多营养元素。比如微量元素,海藻,燕窝,等等。

终于现在体能状态恢复回来了。

九、自主康复训练。


亲身经历的“神经胶质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闻

现在的我在康复师的帮助下进行物理训练,连续1个月下来有了很大进步,完全瘫痪的左手现在可以在右手的辅助下夹起小木棍了。而且康复师说我还是有机会回归社会的。这让我感觉很开心

【到底我为何会患病?】

老实说。我一直认为自己生活方式已经很注意了,为何还是会得这个病呢?在医院的时候看到非常多跟我一样的胶质瘤患者,而且年龄还比我更年期,有个男孩才19岁,本来在美国留学。而且刚拿到学位。结果因为手部局部癫痫入院检查出来胶质瘤,于是送回国治疗。

我总结下来我的最大原因可能还是压力的关系,加上可能我们现在人手机辐射的影响(每天几乎24小时手机不离身。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线上待命,晚上也没有关手机的习惯。就放在床头边上。

所以在多种因素的催化下身体最终扛不住了,

【对于预防神经胶质瘤,强烈建议现代人务必注意】

1、减少自身压力。

我们现代人无论工作.生活,都是压力巨大,尤其是40岁左右的中青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高压一族,一定要学会释放压力。维持良好的睡眠。

2、减少手机的使用。尤其晚上睡觉手机不要放在床边,实在无法一定要开启飞行模式✈️,尤其越智能化的手机辐射更厉害。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新冠病毒又来了?我们要做什么准备?近期,随着气温变化和人群流动增加,全球多地出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的趋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袭美国。自2023年10月以来,多国报告了新型变异株的传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亚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 天天要闻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团队在寒武纪岩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这种被命名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仅长有三只眼睛,其多达26节的躯体结构更颠覆了科学界对生物体节演化时间的认知。这项发现为研究现代节肢动物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也重新定义了人类对五亿年前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让-伯纳德·...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 天天要闻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5月15日,天文学家观测到一场罕见的巨型太阳活动——一片跨度超96万公里的炽热等离子体带从太阳北半球喷发,形成壮观的“鸟翼”状结构。这场爆发可能在未来24小时内对地球产生轻微冲击,或引发地磁扰动及极光现象。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记录,此次喷发的等离子体带长度达96万公里,是地月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的...
PEEK行业交流0515 - 天天要闻

PEEK行业交流0515

Q&AQ:当前 PEEK 材料的价格是否也是阻碍其在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未来从成本角度来看,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各企业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携青蛙胚胎入境美国,她的案子引发关注 - 天天要闻

携青蛙胚胎入境美国,她的案子引发关注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哈佛大学一名俄罗斯籍的女研究员,在今年2月入境美国时遭美国执法部门扣押。当时她被扣押的原因众说纷纭,如今随着更多案情披露,该案一些情节让人觉得更奇怪了。 根据美联社....
她为女性打开了航空世界的大门,却在一场环球飞行中神秘失踪 - 天天要闻

她为女性打开了航空世界的大门,却在一场环球飞行中神秘失踪

地球是一个奇迹历史|美国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飞机。埃尔哈特是一位美国女飞行员,成为首位飞越大西洋的女性,创造了历史。| 国家地理图片集1937年6月,当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坐进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飞机的驾驶舱时,她..
甘肃一地现大量飞鸟在天空盘旋,有网友担心为地震前兆,地震局:鸟类聚集并非特别异常 - 天天要闻

甘肃一地现大量飞鸟在天空盘旋,有网友担心为地震前兆,地震局:鸟类聚集并非特别异常

近日,甘肃白银靖安县有网友反映,小区上空有大量鸟类盘旋,这些鸟还会反光,该网友担心是地震预兆。5月15日,靖安县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们关注到了这个情况,最近晚上都有鸟在飞,不过目前没有接到异常的反馈。工作人员称,鸟类聚集并非特别的异常,将持续监测,同时向上级反馈,让他们去核实,问下动物...
新实验打破常识:鸡蛋这样落下才不容易碎! - 天天要闻

新实验打破常识:鸡蛋这样落下才不容易碎!

想象一下你要完成一个挑战:把鸡蛋从一定高度松手让它落到台面上,却不能让它碎掉。你可能会自然地选择让鸡蛋尖的一端朝下,因为我们总觉得那是它最结实的方向。但这个“常识”,真的对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工程系学生通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研究显示,当鸡蛋被侧向释放时,它...
时隔百余年 海南发现壁虎属新物种 - 天天要闻

时隔百余年 海南发现壁虎属新物种

新华社海口5月15日电 经反复核实论证,海南省林业局15日确认,时隔百余年,海南再次发现一个壁虎属新物种——自然保护地壁虎。这也是首个由我国人员在海南本土发现并命名的壁虎属物种。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杂志》上发表。2024年12月8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拍摄的自然保护地壁虎。(周润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