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微创治肠癌肝转移靠谱吗

2021年09月11日19:04:04 科学 1679

肝脏是肠癌最常见转移部位,50%以上的转移都是在肝脏部位的,多见一点的就是肺部的转移、局部的转移还有骨转移。如果肿瘤侵犯到重要的大血管或侵袭临近的脏器,那仅依靠手术治疗,很可能切除不尽。

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微创治肠癌肝转移靠谱吗 - 天天要闻

果然,去年七月复查增强CT时,廖先生的检查结果提示,考虑肝Ca。廖先生转诊至广州医院检查,考虑为血管瘤,大小约4.5cm。多年的肠癌再次出现肝转移,廖先生还可以如何治疗呢?

寻求医治,廖先生来到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一科。

生命不息,抗癌不止,为了进一步治疗肿瘤,廖先生来到了广药三院肿瘤一科求诊。门诊拟"肝部继发恶性肿瘤"收住了下来,医生很快为廖先生安排了会诊讨论。

根据廖先生过往的检查报告及PET-CT,医生对廖先生病情的初步诊断为肝部继发性恶性肿瘤、肝硬化、肝囊肿,此外还有小肠间质瘤术后、胰尾切除术后、脾切除术后。

结合辅助检查示,廖先生现在的病情明确,主要病灶为肝部转移灶。经过商讨,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建议廖先生进行微创物理治疗结合中医药辅助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微创治肠癌肝转移靠谱吗 - 天天要闻

经过廖先生和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广药三院肿瘤一科刘跃军教授和龚燊医生,为患者进行了经血管栓塞治疗。

手术中,通过造影可以看到,廖先生的肝右动脉血管明显增粗,可以见到呈现抱球状的巨块病灶,在DSA的影像中,可以见到大量的肿瘤染色,肿瘤新生血管清晰可见。

为了让物理消瘤的疗效发挥得更好,刘跃军教授将载药微球与物理消瘤手术相结合,两种治疗作用叠加,解决了药物瘤内存留时间较短等缺点,栓塞肿瘤血管,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了解更多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