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赛:在性活动频率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其意义何在?

2021年09月08日18:38:02 科学 1808

金赛:在性活动频率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其意义何在? - 天天要闻

年轻男性总体性活动的平均频率每星期接近3.3次,这并不意味着中值或其它的平均数不重要,除非调查者闭眼不看整个人口中各种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分布。在关系到人类性行为时,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行为上的差异,即使在很小的人群中,也要比身体或生理特征上的差异大得多。我们有一些长期不射精的男性的例子;有一个男性,身体来看健康,三十年中只有一次射精。而另一些人却长期保持着每星期射精十次、二十次或更多次数的平均频率:一个男性(他是一个学者和很有能力的律师)三十年来平均每星期射精三十次以上。这只是数以千计的巨大差异中的一个例子。

在考虑植物和动物的结构特征时,例如人类的总体高度,其它动物的翼、腿或另外一些部分的长度,如果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到3倍,我们就会给予很大的注意。我们有人发表了昆虫群个体差异的数据。它们的特征有很多不同。例如,翅膀长度的差异是在10到180千分尺单位。这个十八倍的差异大概可以算是任何种类的成熟植物或动物中长度差异的极限了。但人类性表达差异的极限要大大超出这些形态的差异。

计算结果表明,三十年射精一次与三十年平均每星期三十次以上的差别是四万五千倍。这种差异可能产生于生活在同一个城镇、作为邻居、或为某个事务在同一个地方碰面、一起参加社会公共活动的两个个体之间。这些性极端的个体在社会组织中可能是同样重要或同样不重要的人。那些不知道他们性历史的亲密朋友会把他们看成相类似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只要搜集一个百名个案历史的样本,就有可能显示相当多的变异情况。


金赛:在性活动频率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其意义何在? - 天天要闻

性活动频率的差别是有巨大社会意义的。公开宣称的道德规则、我们的社会体制、我们的婚姻习惯、我们的性法律以及我们的教育和宗教体系都是建立在一种假定的基础上:个体在性方面是很类似的,这是一个相等的简单问题,因为他们都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习俗所要求的单一模式之中。甚至在婚姻这样一种明确的性境况中,我们现在的习惯也很少考虑两个成为配偶的人在性倾向、背景和能力方面可能相差甚远。

对性教育感兴趣的人寻求在某种教育水平上让儿童——意指所有的儿童——满意的方案,但忽略了一个事实:一个个体可能被要求去适应一种特殊的也许是不活动的性调节方式,而接着就会发现,他不可能把自己限制在这样一种低水平的活动之中。

在强制机构的管理中,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在押者可能有的差别。在监狱、精神病院或其它机构中人们的性适应难题,在陆军、海军或其它军队中男性和女性的性调节难题,是百人百相,千人千面,各不相同。

曲线显示,有四分之三(77.7%)的男性性活动频率的变异是在每星期1次到6.5次,而接近四分之一(22.3%)的男性则变异极大,例如,有7.6%的男性至少有五年时间其性活动平均频率为每星期7次以上,任何人的朋友和熟人中都会有人逐日或一日数次达到完全高潮的激发和性活动。随后要出版的有关女性的数据将表明,在女性中这种变异的范围甚至更大,虽然多数女性活动变异范围要比男性小。


金赛:在性活动频率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其意义何在? - 天天要闻

个体进行性活动可能性的明显差异,甚至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难以理解的事情。讨论性教育和性政策的教育会议遵循教育机构的指令,可能会产生极其不同的意见:从赞成实施禁戒性欲教育一直到完全接受任何类型的性活动。没有哪一个学科像性学科这样,在一个群体中产生如此明显的分歧;对于一个观察者来说,他很难理解导致这些高智力的男性和女性中间严重分歧的客观原因。

但假如他掌握有这些教育者的历史情况,就会发现,这个群体中有些人每年射精只有一两次,而另一些人则常常每星期体验高潮10次或20次。在这些发生率和这些人参加争论时的态度之间必然有着某种联系。辩论的双方——这些极端的个体——都不可能意识到这个群体中别人会有跟他们差别甚大的情况。

同样的,我们听到讨论青少年犯罪、法的实施以及介绍在性法律基础上的立法活动,知道最后出自这种会议的政策肯定是反映这个群体中嗓门最大的成员态度和性体验,而不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准确的数据之上的明智思考的方案。

甚至关于性的科学讨论也对人类行为的变异缺乏了解。较为常见的情况是,结论局限于作者个人的体验。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文献中充斥着一些评价性活动频率的词语。但诸如幼稚、冷淡、性的不发展、不活动、过于活动、超发展、超性感的、超性欲或性的超活动这些名称,在客观的分析来看,这只不过是对人类性反应这条连续曲线的一种态度而已。

【本文摘自《男性性行为》(黄忠晶主编译,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

在性活动频率方面,单身和已婚男性有着怎样的不同?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美企绕过禁令,偷拿中国关键矿物” - 天天要闻

“美企绕过禁令,偷拿中国关键矿物”

【文/观察者网 柳白】面对中国依国际惯例执行的关键矿物管制,一些美西方买家叫苦不迭,甚至动起歪脑筋。路透社7月9日报道披露,为绕过中方管制,有美国买家通过第三国转运拿到了矿物。比如根据海关和航运记录,自中国去年禁止向美国出口锑以来,仍有大量锑从泰国和墨西哥涌入美国。中国在锑、镓和锗等关键矿物的供应方面处...
成都又添一个全国总部! - 天天要闻

成都又添一个全国总部!

海创药业的总部基地项目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正式投入使用GE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通过竣工并联验收青羊区金融科技产业园项目将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近日一批项目又传来新进展海创药业近日,成都高新区企业海创药业的总部基地项目在成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次揭开月背演化历史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次揭开月背演化历史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系统梳理了自接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一年来取得的系列成果,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
神十九乘组分享太空之旅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分享太空之旅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当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3位航天员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并分享183天“太空出差”的经历与感悟。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摄 本报北京7月9日电(占康 中青报·中青网...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南京大学等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取得的四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四项研究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来源:新华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