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白血病也被称作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2021年8月5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曾英坚主任通过特殊的方式为一名病情危急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成功诊疗。20岁的小木(化名)原本是一个富有青春活力的俊朗男孩,但10余日前开始出现反复发热,并呈进行性加重,后入某三甲医院住院系统检查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并重度感染,住院期间经使用多种高档抗生素治疗但仍反复发热,体温动辄高达39℃以上,病情未见好转。无奈之余,患者家属慕名求诊于曾英坚主任,希望通过服用中药帮助减轻发热症状和改善病情。由于疫情原因以及患者身体虚弱缘故,且患者此时正在外院住院治疗,故由小木家人前来代为陈述病情,并通过手机视频方式进行了系统的中医辨证诊疗,了解到小木除了有反复高热外,还伴有身热以及大汗出,偶有恶寒发热,且言语及深呼吸即咳嗽不止,偶有咳泡沫痰,同时口干多饮,时右胁下疼痛,舌质偏淡,苔白底浮黄厚腻。
曾英坚主任介绍说,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优势在于扶正祛邪、调平求衡,可以和现代医学技术形成很好的结合、整合效果。急性白血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温毒”、“热劳”等范畴,病位在骨髓,由于毒瘀热之邪,侵入骨髓,导致五脏六腑受损、气血阴阳俱虚,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复杂难治病症。根据小木当前的中医症候,曾英坚主任辨证其属肺经气分证,指出“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曾英坚主任在诊疗实践中反复强调中医经典的重要性,注重经典与临床相结合,对于疑难病症往往取得较好疗效!
用药当天,小木家属反馈,白天未见发热,夜间体温37.5℃,发热已明显减退。第四天家属再次反馈,近几日体温稳定在36.9-37.2℃,小木各方面病情已明显好转!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需警惕
1.发热
发热是白血病的典型性症状,多为持续性,体温一般达到37.5-40度,时有冷感,但不寒战。但是由于发热是常见症状,很多患者在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后,都会认为可能是感冒或者感染而引起的,往往会忽略白血病的因素,容易导致白血病迅速发展。
2.贫血
很多人在白血病的早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有时会出现心悸和气短,严重时还会出现由贫血而导致的下肢水肿。
3.出血
白血病的患者会发生出血现象,出血的部位不受限制,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多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的现象发生。
4.白细胞异常升高
出现白血病的患者,往往都会有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异常升高,尤其是会出现未成熟的白细胞增高,所以这作为白血病的一种主要特征,在做常规检查时可以发现。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系统诊治各类血液疾病,受到广大患友的一致好评!科室始终把守护患友健康放在工作职责的第一位,以其精诚服务不懈的为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介绍
曾英坚: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西医临床、中医临证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擅长恶性血液病、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调治及不能耐受化疗恶性血液病、肿瘤的中医治疗;擅长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贫血、过敏性紫癜、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擅长中医药联合个体化减毒增效化疗方案、去甲基化方案、最新医学技术及转化医学方案综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老年恶性血液病。目前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疾病的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
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头晕乏力、心慌失眠、抑郁心烦、自汗盗汗、手足心汗、畏寒燥热、月经不调、口苦口干、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中医调治和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
学术任职及荣誉: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中西医整合医学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疾病诊疗专家组专家成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西省首批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获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抗疫“记大功”奖励。
坐诊时间:总院门诊:周一、周四上午,周三下午;体检中心诊后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红谷滩国医堂:周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