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1年06月02日18:30:42 科学 1009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只是听说过是用验DNA来确定亲子关系,在电视剧里面用来分财产的亲子鉴定手段。事实上DNA对人类来说,十分重要,就像水一样,必不可少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离开了DNA可以活着。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高中生物教材说得很清楚。首先DNA是一种遗传物质, DNA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是双螺旋结构,能翻译蛋白质,产生出许多我们身体需要的蛋白质,引导我们的生命活动如果DNA断裂了,那么身体将不能产生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而本身的蛋白质就会不断消耗和产生,没有遗传物质也不能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又会不断衰老死亡。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这就等于一个人他身体里面的结构被彻底打断了。一个个结构细胞都会破裂,好像五马分尸一样,身体不能正常工作了,最终只有等待死亡。

一、 核辐射泄露,发生DNA断裂

主人公大内久是世界首例DNA病人。得病原因是由于大内久和两名同事由于不了解核辐射的后果,加上他们为了缩短工作时间而违规操作,连续将七桶2.4KG的轴粉和10L硝酸桶内的铀硝酸盐溶液倾入了沉淀槽,使得槽内的轴累计到了差不多16.6kg的数值。而按国家正规规定槽内的轴累计应该是5.5kg,差不多多了两倍的数量。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槽内马上起了剧烈反应,而大多数人都知道核反应非常快。一下子的剧烈反应不可能由人或者物来停止,瞬间报警器疯狂响起。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马上发生了重大爆炸,整个核燃料处理厂的工作人员都受到了核辐射。有些人甚至要马上切除某些器官才能保住性命。整个事故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大内久红肿的右手)

大内久离辐射源最近,理论上是存活的人中受辐射最大的人,但是表面上大内久只是右手红肿,其他一切正常,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很大的问题。实际上大内久的体内已经是支离破碎,只是他还没有感觉到。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大内久被送到医院检查出身体内免疫系统破灭,多对染色体断成几节,DNA断裂这意味着大内久不可能合成新蛋白质,也就不能产生新细胞,只能等待着身体完全消耗,细胞完全衰老死亡,最终表现为整个身体死亡。

二、 煎熬的治疗过程,终究改变不了结果

在1999年那个科技落后的时候,没有科学家具体知道核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多大的影响,大内久也是难得的一个受到严重核辐射还存活的病例。日本最顶尖的医学专家们都想了解核辐射对人体的破坏性到底有多大,于是便一起给大内久治疗。

大内久体内的细胞一点一点衰老死亡,就像忘记关上的饮水机一样,疯狂地流失,一旦完全没有了细胞,就没了生命活动,可以直接确定死亡了。于是医学专家们对大内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将大内久妹妹的白细胞移植到他的体内,希望这些细胞能够在大内久体内生根发芽一生二,二生三,一直繁殖。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大内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但是事与愿违,没有了完整的DNA,等于没有一套翻译的模板,根本不能造出合适的新细胞。医学专家们根本束手无策,能使用的方法都一一使用过了,但是根本没用,只有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为了尽可能延迟大内久的生命时间,得到更多的科学数据,医学专家们干脆直接用上最先进的仪器当成大内久的器官,为他的生命活动进行。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大内久确认死亡)

大内久身体明显变差,不能自主呼吸要靠呼吸机,不能正常排便要靠仪器,不能写字,不能看东西,更不能说话。尽管医学专家们已经尽全力延迟大内久的死亡,但是他的呼吸和心跳最终也从微弱到无。而他也就全过程见证了自己的死亡,躺在病床上不能做任何事,只能任人摆布,可想而知这个过程不仅煎熬而且痛苦

三、 科学进步存在很多致命的威胁

有人说科学的进步导致了很多损害人类性命的问题发生。人类发明的冷兵器热兵器,所以引发了无数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性命。人类发明了核武器核电站更加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害。从广岛长崎的核武器应用,夺去了无数人的性命,留下了无法估量的辐射;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到35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这次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前苏联欧洲产生了20多万亿美元的损失,在核辐射之下,起码有9万人在一段时间内先后死亡,另有近30多万人直接受到了核辐射的伤害,出现了皮肤溃烂、器官溃疡、局部损伤坏死等症状,甚至还有人产生了永久性的失忆和精神缺陷。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而今,该事故已经过去35年了,但切尔诺贝利地区仍然没有恢复正常不仅如此,最近更是传出了一个坏消息——这座废弃的核电站内部正在发生核裂变,该核反应堆仍有再次爆炸的可能。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2011年3月的福岛核灾,这些事故令人类对核能利用产生了恐惧,因为事故一发生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比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进步,有人也担心以后将会是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科学进步一日千里,留下来很多致命的威胁,人们根本没用考虑到,只是一味地向前进。

总结

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确实,科技进步要一分为二来看,武器的产生不仅引发了战争,也保障了人类的生命安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世界上首例DNA断裂而死的案例,辐射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 天天要闻

核能的引用作用巨大,不仅没有什么污染,而且还能减少一次性能源的利用。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是有没有考虑到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核泄漏,很可能会影响到全人类。大内久事件很明显是人类面对核能的不了解。

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很方便,但是人类必须要考虑大规模应用会有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人类如何能绝对控制住以后可能比人类智慧高出很多倍的生物。如果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可能出现问题的办法,绝对不能因为利益党的驱使而盲目地去应用还没有完全了解的领域,不然很可能是在玩火自焚。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 天天要闻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释制冷机获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核心装备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能够为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IT之家注:-273.15℃)的极低温运行环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 天天要闻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今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暑气渐盛虽还未到最酷热之时却已奏响了盛夏的序曲年方过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称“小热”暑气蒸腾、热浪翻涌虽未到三伏极盛之时但此时的沈城已浸满了夏日的浓烈气息此时节气温飙升最高可达35℃雷雨也时常突袭闷热与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广泛的燃料适应性使其在能源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分布式发电、便携式能源装置和大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平板式SOFC电池堆重复单元(CRU)及千瓦级电堆实物图▲ 2011~2020 年全球SO...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 天天要闻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微软&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场研究和AIGC开发者生态,欢迎关注!全球著名媒体CNN消息,一对国外夫妇饱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无精症,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而这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病症之一。在传统检查中,即使...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