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2021年05月09日23:57:02 科学 1660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5月3日发布警告称,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当前正在沙特阿拉伯北部的蝗虫群未来将有可能蔓延到伊拉克约旦,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而接下来的目标将是土耳其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这些蝗虫群究竟是哪来而,还是2020年那群吗?

2020年的蝗虫千亿只蝗虫大军确实让全球紧张不已,尽管后来有数据澄清可能没有千亿只,但数量级上也没差多少了,这个蝗虫大军突破了东非多国、中东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严防死守,直接让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农作物颗粒无收,其破坏力令人不寒而栗!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 2020年的蝗虫群哪里去了?

大约是去年5月底之后,这些国家的蝗虫群就突然消失了,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是蝗虫死了呢还是死了呢?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蝗虫蝗科直翅目的昆虫,全世界有超过10,000余种,热带、温带和草原以及沙漠均有分布,和所有昆虫一样,蝗虫也有一个生命周期,这种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会经历蝗虫卵、若虫(分5个阶段,一个比一个接近成熟)和成虫三个阶段。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蝗虫寿命一般为2-3个月,成虫的后半程就会开始繁殖,交尾结束后雌虫的腹部会增长,向土中产卵,并且卵被雌虫分泌的泡沫状物包起来,保护卵不受季节的变化和干燥环境的危害,一般在干燥环境下,蝗虫卵可以保存数年甚至更久。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2020年的蝗虫爆发主要来自2018-2019年的季风雨,在沙特阿拉伯和也门附近首先繁殖起来,此后向周围迁飞,一路繁殖一路飞,现在的东非、中东和南亚,一路都是当季蝗虫死后产下的卵,未来某天只要条件合适,它们就会孵化出来。

2021年爆发的蝗虫是哪来的?

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1年5月份沙漠蝗虫态势图来看,叙利亚以及约旦和沙特的蝗虫群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或者说可能是以前的蝗虫卵孵化,与2020年的蝗虫群没有多少关系。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但在东非的肯尼亚索马里以及埃塞俄比亚的蝗虫群,应该是2020年的蝗虫群几次产卵后留下的虫卵孵化的,而且现在已经开始了迁飞,在地图中FAO(粮农组织)已经标注出了即将迁飞的目的地以及大致到达的时间。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上图是东非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地区蝗虫群的繁殖情况地图,密密麻麻的标记预示着事态的严重性,还有红色的潜在繁殖区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粮农组织高级沙漠蝗虫预报员基思·克雷斯曼称,和2020年相比,2021年的东非的蝗虫群规模要小一些,另外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的群体仍然还未成熟,未来要看若虫季的降雨,如果此时雨水充沛,那么蝗虫群规模可能会迅速扩大。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而在沙特阿拉伯繁殖的蝗虫则事态要严重得多,土耳其东南部Diyarbakır的Dicle大学动物学系主任Ali Satar教授称,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将严重影响土耳其。粮农组织官员称,四月份强劲的西南季风,让沙特阿拉伯的中北部繁殖起来的蝗虫顺风向约旦,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迁飞。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从此前的迁飞路线看,原本这些蝗虫应该向伊朗和巴基斯坦以及印度迁飞,但这次得益于西南季风,如果持续的话蝗虫群很可能会到达土耳其。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另外粮农组织也不排除季风减弱后,蝗虫群向也门以及东移至波斯湾等重回传统路线,假如走这条路线,那么未来的传统路线上都将遭受蝗虫灾害,而今年印度正遭遇史无前例的疫情袭击,假如真的迁飞到印度,已经发生人道主义灾难的地区将面临双重打击。

地球的新常态:全球变暖下的危机将愈演愈烈

很难说蝗灾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因为蝗灾总是在大旱后发生,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旱灾发生的频率似乎要比二十世纪频繁得多,尽管人类的水利设施保证了农作物的灌溉,但却对蝗灾发生于事无补。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而更可怕的则是全球变暖的次生效应,这些隐藏在全球气温升高下的魔鬼,任何一个都可能将人类赶上灭绝的悬崖,而未来人类则需要学会与这些“魔鬼”相处!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2021年1月18日,《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气候变暖或会改变热带雨带的位置,它背后隐藏的信息非常可怕,因为雨带的移动将会改变传统粮食产区,这些千百年来形成的耕种区,无法跟着雨带一起移动,这才是最可怕的问题。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2021年4月8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刊发了一篇论文称,按照目前的升温速度,三分之一的南极冰架可能会坍塌,首先这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十几米,另外冰川消失后反射效应消失,而热量吸收会增加,将会加剧全球变暖。

还记得2020年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回来了”!或将揭示人类的命运 - 天天要闻

2021年4月20日,《通讯地球与环境》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全球变暖后的墨西哥湾暖流正在减弱,从1950年代以来已经减弱15%,未来到2100年可能会达到30%,AMOC可能会失去为北冰洋提供热量的机会,这会引起大量传统渔场的改变,以及全球环流的改变,其将影响全球气候。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 天天要闻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从前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里面住着几只我从小养的鹅”大家听过这首歌吗[呲牙]我家门前真的有条景观河,不仅有景区养的小鸭小鹅,河边还有很多常见的植物!你们还记得那些常见的植物吗?芦苇芦苇应该是河边最常见的标志性植物吧。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 天天要闻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文章信息摘要:胶木属(Palaquium)目前是山榄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属。先前关于胶木属及其所在的异胶木族(Isonandreae)内部类群关系的研究,基于有限的样本和基因座开展,未能明确界定分类边界,进而阻碍了对这一以马来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 天天要闻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视频截图59万千米外!天问二号拍摄的地月影像图发布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目前,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超过33天,与地球距离超1200万千米,工况良好。近期,天问二号探测器配置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分别对地球和月球成像,显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发布的影像图包括...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地理冷知识——荔枝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一种果树,全球栽培品种超过200种。无患子科有100多个属,大多植物都是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乔木和灌木。例如龙眼、红毛丹这些长在大树上,需要剥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无患子科家族亲戚。因为龙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国古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证明:经常自拍,可解锁这3大硬核好处→ - 天天要闻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证明:经常自拍,可解锁这3大硬核好处→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经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随手晒自拍照吗?说到自拍,在如今的时代,这已经是极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为一种记录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为我们自拍的理由,旅游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门散步,我们也可以自拍一张。
柳州发现3万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缩长眠,牙齿万年不腐 - 天天要闻

柳州发现3万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缩长眠,牙齿万年不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广西柳州凤岩遗址,又挖出一具3万年前古人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