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2021年04月02日14:27:13 科学 1762

文|科学虫洞

相关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人均每周要吃进去大约5克的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有朋友可能会疑惑:我也没傻到把塑料往嘴里塞,怎么可能会吃进去?虫洞告诉大家,这涉及到一个概念:微塑料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无处不在的微塑料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有些微塑料的粒径只有几微米。我们身边分布着无数微塑料,只是难以用肉眼察觉,只能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发布在《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美国西部一些偏远的地区,每年都会落下1000吨左右甚至更多的塑料粉尘,相当于3亿个塑料瓶。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这些微塑料颗粒不易清理,易于传播,随着自然力量、人类活动,散落到世界各地。

而且,微塑料不仅仅分布在人群聚集的城市,还蔓延到了山河湖海。甚至,北极大陆的皑皑白雪,以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都被它所渗透。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科研团队在北极71个地点收集了一些海水样本,结果显示,每立方米水中约有40个微塑料颗粒。后来,也有人在北极的雪层中发现微小的塑料颗粒。

而微塑料概念的提出者理查德·C·汤普森,则在珠峰收集到了一些雪样和溪水样本。分析显示,所有雪样和溪水样本中的3个样本,都有微塑料。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连人烟稀少的世界之巅、北极圈,都被微塑料所占据,更何况聚集着大量人类的城市?事实上,微塑料早已经开始入侵我们的身体。



微塑料如何进入人体?

2018年,维也纳医科大学宣布了一项研究,他们在人类粪便中找到了微塑料颗粒。这意味着,微塑料已经进入了人类肠道。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此外,曾有调查调研过北京青年人粪便中的微塑料含量,发现受试者的粪便中基本都含有微塑料。

那么,微塑料是怎么进入人体的?饮用水是人类摄入微塑料最多的途径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据了解,鞋子、领带、轮胎等会脱落“灰尘”,形成微塑料。同时,塑料垃圾在阳光的暴晒下将变得越来越细碎。这些微塑料,都可能进入到饮用水中。

饮用水在正式投放到市场之前,会提前处理掉很多微塑料,不过在很多国家,饮用水的质量并未达标。此外,如果处理设备中有塑料制品,其中的微塑料也可能进入到饮用水中。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贻贝

除了饮用水之外,人类吃东西的时候也会摄入,包括食盐、啤酒在内的很多食物都含有许多微塑料。

贻贝又被称为“青口贝”,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同时,它也被认为是微塑料污染的生物指标。

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微塑料不仅会出现在蓝色贻贝的细胞中,还进入了它们的循环系统。

许多海洋动物都摄入了微塑料,我们在享用这些贝类等食物的时候,也等于吃进去了微塑料。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微塑料在食物链中的循环

微塑料进入人体的方式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呼吸。

前文提到,微塑料无处不在,也许你无法察觉,但它的的确确包围着你。只要我们呼吸,它们就可能顺着鼻腔、口腔进入体内。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最后,还有化学工程师发现“喝茶包=喝塑料”。他们随机购买了4个牌子的茶包,浸泡几分钟之后,无数的微塑料出现在茶水中。

甚至渗透进胎盘

微塑料在我们体内,并不是简单地经历着“吃下去、排出来”的过程,它们也会渗透到人体组织中。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2020年,美国化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则消息,称在人的肝脏等组织样本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

此外,《国际环境》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胎盘也逃不过微塑料的影响。科学家分析了6个18-40岁健康妇女的胎盘,发现其中有4个胎盘存在微塑料。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这些微塑料颗粒大小不超过10微米(约0.01毫米),很可能来自母体日常使用的产品包装、个人护理产品等。

研究负责人表示,胎盘中存在的微塑料,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负面作用,比如减缓生长、改变基因表达方式等等。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微塑料进入人体,无疑让人感到担忧,尤其是,我们对微塑料危害的认知还存在很大的知识空白。



微塑料的影响

微塑料究竟会对人体产生多大危害,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根据相关论文得知,微塑料可能会对人体带来血管栓塞、肾脏和消化系统损伤、致癌突变等伤害。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跟一般不可降解的塑料比起来,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更深,主要体现在颗粒微小上。

它跟随着洋流、气流,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污染着空气、食物、水源,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通常来说,大块的塑料垃圾,如吸管、塑料袋,会限制海洋动物行动、对它们的身体造成外伤。而微塑料带来的影响,则更多体现在内部。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动物们吃进去的微塑料无法被消化,如果停留在胃部,可能会导致疾病或死亡;如果微塑料带有有机污染,那么这些动物的状况会更加糟糕。

想要监测微塑料污染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除了被丢弃的塑料制品之外,我们平时使用的物品也有可能脱落微塑料。

科学家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天天要闻

而且,这些微塑料比普通的塑料垃圾更难发现和收集。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优化饮用水的处理方式,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并且需要官方落实监管措施。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南京大学等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取得的四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四项研究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来源:新华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
昆明现80公斤巨无霸“菌王”,4个壮汉才搬得动 - 天天要闻

昆明现80公斤巨无霸“菌王”,4个壮汉才搬得动

7月7日清晨,一筐体型惊人的巨型野生菌亮相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瞬间吸引众人驻足围观。有市民表示,这个是“菌王”吧?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菌。市民崔先生说,这朵巨型野生菌是在嵩明附近发现的,由于菌子体型过于庞大,他找来四位壮汉朋友帮忙,才合力将
英媒:中国到达了一个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开始下降 - 天天要闻

英媒:中国到达了一个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开始下降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近期,英国专门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和政策网站“碳简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经济活动和能源需求持续上升的同时,中国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约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个月里下降了约1%。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有望提前达峰。“中国可能已到达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里程碑。”英国广播公司...
脑洞超级大开!《逝者如斯蝇》让你体验苍蝇短命一生:见证各种有趣死法 - 天天要闻

脑洞超级大开!《逝者如斯蝇》让你体验苍蝇短命一生:见证各种有趣死法

快科技7月9日消息,独立游戏团队Playables再次带来了令人脑洞大开的作品——《逝者如斯蝇》。这款游戏将于7月31日登陆Steam平台,玩家将扮演一只苍蝇,体验其短暂而充满趣味的一生。《逝者如斯蝇》延续了Playables团队一贯的风格,采用简单手绘风格的画面,呈现出一只小苍蝇在房间各处游移的场景。与传统游戏不同的是,《逝...
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高甜!清华博士情侣,双双选择去…… - 天天要闻

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高甜!清华博士情侣,双双选择去……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他来自湖北,她来自新疆2015年他们一起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本科毕业后又一同成为精密仪器系直博生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奋斗拼搏他们性格互补、各有所长在人生的下一程,他们默契约定一同奔赴祖国西部为国防事业挥洒青春热血崇高
湛江科技学院学子走进南三岛参与海洋保护科普活动 - 天天要闻

湛江科技学院学子走进南三岛参与海洋保护科普活动

南都讯 记者程安 实习生许骞文 7月4日,在“双百行动”驻湛江坡头区服务队的组织下,湛江科技学院“满天星”实践团的同学们带着满满热情,来到美丽的南三岛巴东小学,深度参与了一场以“珍爱美丽家园、保护海洋生态”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南三岛三面环海,迷人的海岸线不仅风光旖旎,更是中国鲎保护区和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
今年6月 全球经历“第三热” 西欧气温创新高 - 天天要闻

今年6月 全球经历“第三热” 西欧气温创新高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报告说,全球刚刚经历了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西欧地区则经历了该机构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报告显示,6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