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影响力较大的奖项,每年都会从全人类里面选出一些对全人类贡献最大的人,对其颁奖。诺贝奖已经设立一百多年了,但是可惜的是以中国人身份获得诺贝奖的至今也只有两人,分别是文学奖莫言和医学奖屠呦呦。虽然也有许多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但是毕竟他们获奖的时候是其他国籍,因此真正的中国国籍获奖的科学家倒目前为止也只有这两人而已。要知道其实中国也有许多科学家为全人类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但是为什么就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呢?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60年7月,年轻的袁隆平在农校的试验田里面发现了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之后他就一直都在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并且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如此高的产量,让许多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从此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可以说他对全球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时至今日,袁老依旧没能获得提名,仔细想来,其实袁老是败给了现实。
诺贝尔奖里面并没有设立农业这一奖项,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医学/生理学、文学和人类和平等五项奖项的颁发,即使是数学也被排除在外,而这一原因是诺贝尔年轻时候的时代背景所影响的,他无法预见数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更别提那百年之后会出现一位在农业上有深刻造诣且挽救了一个时代的人。因此就算袁隆平先生在农业领域确实是对全人类做出了贡献的,但是并不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
还有一些国外流言说袁老的技术并非源于“开创性”的理论,在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有位名叫莱德伯格的遗传学家,是他第一次发现了细菌的杂交现象,所以袁老的杂交水稻不被诺贝尔奖青睐。即使袁老的技术多出自于数不尽的试验,却没有理论作为基础,有人认为如果袁隆平能够将这些方法总结为一些突出性的理论方法,可能会受到更多科学家的关注。但这显然是胡扯,如果能由理论产生结果,那这几十年就不用这么辛苦了,更别说将其总结为突出性的理论了,现有技术是不断在迭代更新的,而且还是咱们的看家本领,为了一个诺奖就泄露出去,岂不是丢了西瓜拣芝麻,因此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