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 中医临证思维的“快速入门指南”,国医大师手把手教你中医临证思维

在诊治疾病时,中医师运用哪些基本方法?需要培养哪些底层逻辑?近日,由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主编的《中医临证思维》新书,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被誉为“中医临证思维的‘快速入门指南’”。作为年轻的中医学者,或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中医临证思维的“快速入门指南”

——国医大师禤国维主编的《中医临证思维》一书评介

□ 吕玉波 广东省中医院

中医的学术体系博大精深,其与儒、释、道以及民俗文化,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学习中医学的任务变得尤为艰巨,往往使人望洋兴叹......为了准确抓住中医学的精华,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其根本属性进行学习。中医学的根本属性是医学。中医学诊病治病的核心思想是“临证”。国医大师禤国维主编的《中医临证思维》一书,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思想,深入浅出,为读者呈现了中医学临床思维体系。

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学包含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的诊治体系和深邃的思维体系。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而用中医思维应对临床问题带有根本性。我觉得应该专门成立一个中医临床思维研究室推动这项工作。我将这个想法告诉禤老,他十分赞许。2016年,广东省中医院的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中医临床思维研究室。医院请来了中医界和哲学界的相关专家研讨和授课,禤老积极参与其中。他通过学习,总结大家的观点,归纳出整体、辨证、平衡、共性、模式五种中医临证思维。我认为禤老提出的五种思维深入浅出,对于学习理解中医经典很有帮助。现在《中医临证思维》已经出版发行,它围绕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平衡思维、共性思维、模式思维展开论述,让读者能够提纲挈领地了解中医临证思维的概貌,如同拿到了一本通往中医临证思维的“快速入门指南”。

中医整体思维是中医学研究人体后得出的一种对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中医临证历来重视整体思维,尤为注重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治法,在中医看来,如同隔靴搔痒,不够高明。调和正邪之关系,使其恢复平衡,才是从源头出发、切中要害。

在整体思维的背景下,辨证思维则是为了找出疾病当下的不平衡之处,确定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从而实施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治法,恢复正邪的平衡。整体思维对辨证思维发挥着指导作用。换言之,身为中医师,脑海中必须时时刻刻浮现出关于人体运行的全面、立体、动态图景,如此,方能在临证时,敏锐地捕捉到人体疾病当下的失衡部位及其失衡机制,从而精准施治,达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平衡思维,体现了中医评判健康和疾病的标准,以及临床治疗之目的。中医认为,健康即是人体相对平衡的状态,疾病即是人体失衡的状态。中医学追求的健康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人与人的和谐平衡,人体自身机能的平衡。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目的是纠正人体的失衡状态,使其恢复相对平衡状态。因此,中医学在治疗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全面考虑自然、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设法恢复其整体平衡。

共性思维,是提炼概念的思维能力。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提炼了气、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病证等重要概念。在中医学的概念体系里,疾病往往是现象,证候才是本质。证候紧密地联系着气、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而疾病则是对于不适现象的一个笼统的认识。所以会出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处理疾病的方式,而没有同证异治、异证同治之说。证候是中医临证的首要概念。

模式思维,是中医理论形成体系的必然结果。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天人相应、取象比类、临床实践、反复试错的方法上,历经了数千年反复检验形成。其基本理论模式是气一元论、天人相应、阴阳学说藏象理论、经络理论、辨证体系、药性理论、方剂歌诀等。其内容涉及哲学、科学、历史、经验等广泛的领域,没有捷径,极难速成。背诵和体悟相结合是主要的学习模式。因此,趁着记忆力好的时候多背诵经典,在临床中反复体悟,坚持不懈方有所成,也必有所成。

《中医临证思维》还通过医案示范,将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平衡思维、共性思维、模式思维融会贯通,全面考虑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注重恰当地运用健脾补肾法和祛邪解毒法,整体上达到扶正和祛邪的平衡,实现以和为贵的治疗目标。

《中医临证思维》全书十余万字,将中医学传统的两大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进一步扩展,归纳出中医临证五种思维。这是很好的传承与创新,值得学习和借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03月08日第8版)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