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该如何康复


术后第一阶段:0-4周

目标

保护移植物愈合、降低肿胀和炎症、防止膝关节粘连、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措施

1.佩戴支具和拐杖,在术后第一周将支具锁定在伸直位,不论是在睡觉时还是锻炼中。一周后可以在锻炼时取下支具。如果术后4周以后患者能屈膝100°以上,直腿抬高没有伸肌延迟,并且无痛不行就可以去除支具了。患者只要形成无痛步态就可以去除拐杖。

2.术后48-72小时内,患者应进行20分钟的冰敷或冷疗,之后每天至少进行3次,每次20分钟。术后进行患肢的抬高和加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肿胀。

3.膝关节术后被动伸直应在一周内获得。术后两周单纯ACL重建的患者的角度应达到90°左右,在四周后达到120°。髌骨松动,上下和左右手法松动。踝关节下垫毛巾进行主动膝关节伸直训练。俯卧位,膝关节以下伸出床面进行被动膝关节伸直训练。腘绳肌腓肠肌牵伸训练。仰卧位,足跟向上滑动进行主动屈曲训练。自行车训练。使用持续性被动运动机器(CPM)进行活动。坐位,膝关节垂于床边,进行被动屈曲训练。仰卧位,将足放在墙上进行足滑墙训练。

4.早期从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静力性收缩训练开始,逐渐进展到在90°-45°的开链伸膝训练和抗阻力屈曲训练。股四头肌、腘绳肌静力性收缩训练。在没有伸肌延迟的情况下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俯卧位膝关节屈曲训练。髋关节外展、内收训练。踝泵运动。站立位提踵训练。臀桥训练,激活下肢运动链。核心肌群训练。

5.身体重心转移训练、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小幅度的步态训练。

进入到下一阶段的标准:

最少的疼痛和肿胀、股四头肌肌力至少达到健侧的50%-60%、完全、主动的膝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达到110°-120°、膝关节没有过度松弛。

康复中的注意事项和问题

  1. 术后肿胀是正常的,但是肿胀及渗出造成的疼痛必须尽可能减轻,肿胀和产生的疼痛会对股四头肌产生抑制,并造成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降低训练积极性。
  2. 髌骨活动度的松动应贯穿始终,直至髌骨活动度达到正常。髌骨活动度的丢失使得膝关节活动度受限,并使股四头肌运动单元募集变差。髌骨向内的活动对膝关节屈曲影响比较大。
  3. 伴有半月板修补术的患者,在术后4-6周应将膝关节屈曲限制在90°范围内。负重练习和腘绳肌的训练也应延迟。
  4. 膝关节在45°-0°范围伸展对移植物的拉力比较大,不应在12周前进行此角度开链练习,在6周后开始90°-45°的开链伸膝练习更能安全高效的训练到股四头肌。
  5. 在打开膝关节活动度的时候,如果股骨和胫骨出现相对旋转和错位将会导致屈曲和伸直受限。通常来说会发生股骨内旋和胫骨外旋,这个时候要松解股二头肌和激活半腱半膜肌来调整膝关节旋转,这样能较快增加关节活动度。
  6. 术后康复的进程和手段应根据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法、患者特定因素、手术程序和外壳医生的偏好来进行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康复师应和手术医师密切沟通交流来确定治疗方案。具体的康复方法有很多种,也可以自行设计,但是一定要根据移植物的愈合过程来做康复,了解膝关节术后的危险因素和更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