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醒”泳池中的隐匿杀手——腺病毒

【来源:太原市疾控中心】

炎炎夏季,既能消暑又能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游泳,成为了家长和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但有,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游泳后出现了发热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您的孩子可能感染了腺病毒

01

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直径为70~90纳米的无包膜颗粒,由252个壳粒呈20面体排列构成,属于双链DNA病毒。目前已知的人体腺病毒有52种。

02

腺病毒如何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其次还包括接触传播、粪口途径传播。

若腺病毒污染泳池,还可通过接触或吞入被污染的水传播,引发“泳池热”或“红眼病”。

03

感染腺病毒的临床症状?

腺病毒可引起呼吸道、胃肠道、尿道、膀胱、眼、肝脏等器官系统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6个月到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咽痛、结膜炎、腹痛、腹泻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者可出现血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

腺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多为对症治疗,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轻症患者一周左右即可自愈,切忌滥用药物。

04

夏季游泳如何避免腺病毒感染?

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泳池的环境极易引起病菌繁殖,因此夏季游泳应做到以下几点:

1.查看泳池有无卫生许可证、水质公示等材料。

2.游泳前检查身体是否有伤口,避免在有伤口的情况下游泳。

3.出现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切记不要进入公共泳池游泳。

4.游泳前后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身体,并且认真清洗会阴部。

5.游泳时穿戴泳镜、泳帽,避免眼部接触池水。

6.游泳时尽量不要吞咽池水。

来源:浙江疾病预防控制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