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2025年07月10日19:52:13 健康 1603

王大爷年轻的时候是一名资深销售,年轻时候为了跑业务,不得不参加各种酒局,经常把自己灌得烂醉。

一来二去这种“不得不”就变成了习惯,退休之后每天不喝两口酒就感觉浑身不舒服,身边人常常劝他戒酒,他反倒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然而过了75岁之后,他身体中的各个器官都开始发生着变化,与同龄人相比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走路也越来越不稳,就连精神头都大不如从前。

这让很多人产生疑问,是所谓的“酒是粮食精”到底从哪来的?为何每天喝酒的人身体会与同龄人大不相同呢?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一、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是一句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俗语,常常被用来劝酒或自我调侃的一种“理论依据”。

这句话的诞生与酿酒工艺和粮食崇拜有关,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却存在一定的悖论

传统的酿酒技术是以高粱、青稞、豌豆、大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后提取精华。古人认为酒的酿造浓缩粮食的营养,因此将其称为“粮食精”。而在诗词、祭祀中,酒还被赋予了豪迈或雅致的象征,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则让喝酒成为了一件乐事。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不过很多人不清楚的是,这句俗语还有下半句“茶是树中魂,越品越精神”。

所强调的并不只是饮酒,而是提醒人们适度品饮的养生观。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饮酒反倒成为了损伤身体健康的罪魁祸首,所谓的“益处”也十分有限。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红酒中确实有抗氧化剂,但是其效果远远不如新鲜的蔬果。酒精对血管产生的扩张效果,确实能让人感到“暖身活血”。

但实际上这只是血管的应激反应而已,长期饮酒非但不会促进血液流通,反倒会损伤血管弹性,引发动脉硬化等疾病。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现如今酒精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与肝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相关。

社会上有“安全饮酒量”的标准,也就是男性每天饮酒不得超过2两白酒。但这一标准只是基于统计的风险阈值,并非健康推荐。医学杂志《柳叶刀》中明确指出,安全饮酒量为“0”。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若是我们每天都饮酒的话,年轻时候可能只是会出现啤酒肚,但到了75岁之后身体却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

与同龄人相比一眼就能看出差距。

二、每天都喝酒75岁后会怎样

酒精会长期抑制神经系统,导致脑细胞出现萎缩。

到了75岁之后,长期饮酒者就会出现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等情况,诱发老年痴呆的风险比不饮酒者高出10%-30%。而睡前饮酒虽说能短暂助眠,但也会干扰我们的深度睡眠,第二天会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长期饮酒除了会对大脑造成影响之外,对肝脏也会造成极大的损伤。90%的酒精都由肝脏代谢,每天饮酒超过30克酒精,75岁后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大大提升。

长期饮酒者脂肪肝-肝炎-肝硬化是典型进程,70岁后肝脏代谢能力减弱,毒素堆积更容易致癌。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长期饮酒到了75岁之后,血压也会比同龄人更高。

酒精会刺激血管收缩,长期饮酒者75岁之后高血压发病率比不饮酒者高出20%-42%。

高血压则会进一步诱发脑梗心梗等诸多疾病,即便是被认为“安全”的红酒,也同样会增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风险。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长期饮酒者与同龄人相比,也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酒精会抑制钙的吸收,长期饮酒者骨密度比同龄人低10%-15%,75岁之后更容易骨折,并且恢复的时间也是不饮酒者的三倍。

酒精还会损伤神经信号传导,导致肌肉流失,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步态不稳、极易摔倒。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不过若是长期饮酒者突然在70岁后戒酒,极有可能引发戒断反应,每周适量减少饮酒量,逐渐戒酒才最安全。

并且戒酒这件事,越早越好,但哪怕是过了70岁后在戒酒,也一点也晚。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三、只要戒酒无论何时都不晚

40岁戒酒是对身体的黄金修复时期。40岁前干细胞再生能力强,戒酒6个月,脂肪肝就能逐渐逆转,肝功能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

同时酒精对大脑的抑制也会解除,只要1-3个月就能感觉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显著提升,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40岁-60岁这一阶段戒酒,虽说肝脏的再生能力会下降,但只要我们保证1年不饮酒,轻度的肝纤维化就能停滞甚至部分逆转,肝癌的风险也会降低50%。

戒酒之后6个月,高血压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中风风险也大大降低,为之后的老年生活奠定健康基础。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60岁之后戒酒,能够让大脑“清醒重启”,睡眠质量也大大提升,上了年纪之后不容易患老年痴呆。同时我们骨骼的钙吸收能力也得到回复,摔倒后骨折的风险也有所下降。

此时戒酒就是在给我们寿命“充值”,哪怕是75岁之后戒酒,也能够将预期寿命延长2-3年。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酒精从来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只会干扰人体自带的修复程序。

无论多晚开始戒酒,都会让身体系统重新恢复运行,将毒素清除出体外。不喝酒的清醒时光,也同样能为我们带来更长的光阴。

结语

科学研究表明,适量饮酒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但现实生活中,真能做到“适量”的人寥寥无几。

而每天小酌一杯这样的习惯,虽说不会在年轻时显现出来,在步入老年后,却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各项机能都将远不如同龄人。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我们的心脏、神经、肝脏、血管,都会因为酒精的作用受到损伤。因此若是想有一个健康的晚年生活,减少饮酒频率和饮酒量是最直接的方式。若想更好的守护身体健康,戒酒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若是自己戒酒有困难,不如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为晚年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有人说“男人不喝酒,活那么长没意义”,但这句话却可以反过来说,“人一生的寿命不过三万多天,除了喝酒之外处处都是意义。”

【参考资料】

巧夺天工 2025.1.15 酒不是害人精吗?为何老话却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广西疾控 2023.6.16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常说这话的人都……

青岛广播 2025.7.5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的人,多数到75岁后,身体或变成了这样

生命时报 2018.4.25 每周摄入酒精不超100克的人,你可能比同龄人更长寿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女性为何比男性长寿?研究揭秘身体的隐藏力量 - 天天要闻

女性为何比男性长寿?研究揭秘身体的隐藏力量

无论是爱尔兰马铃薯饥荒、特立尼达奴隶制,还是冰岛麻疹流行,女性在极端环境下总比男性活得更久。 尽管女性拥有更复杂的生殖系统,承受月经、怀孕、分娩和哺乳等重负,甚至在许多地区女孩获得的食物和....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用法与禁忌要知道 - 天天要闻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用法与禁忌要知道

7月20日入伏后,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烤验期”即将上线。购置祛暑药品成了当下热门的健康防护选择。​数据显示,某外卖平台的防暑药品订单量月环比增长超120%。不过,热销的背后也藏着疑问,不少人把藿香正气类药物当成“万能解暑药”,这样科学吗?面对五花八门的防暑药,又该怎么选怎么用? 藿香正气类药品更适用治疗暑湿...
年过70岁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么,这6点千万要做到 - 天天要闻

年过70岁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么,这6点千万要做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人们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生存标准了。现在中国14亿人口,超过70岁以上的人有1亿3139万之多,未来20年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虽然这些高龄老人想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但是绝大多数体育运动已经不适合他们了。基本上各类体育场...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 天天要闻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最近,全国多地高温“爆表”,空调、风扇全力运转都难以驱散周身暑气。这时,一条“男子抱冬瓜睡觉降温”的新闻迅速走红网络,不少人纷纷效仿,把冬瓜从厨房“请”上了床。那么,抱冬瓜睡觉真能有效降温吗?从古老的《黄帝内经》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养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578 篇文章创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万方医学网、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共同发起,光明网、中国医学传播学教学联盟、医学传播学创新实践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遴选活动正式启动。附:推荐表格第...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 天天要闻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魏文艺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一则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在医疗界人士看来,这一喊停并不突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处了解到,早在国家卫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该主任医师所在医疗机构所在地的...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 天天要闻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来源: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责编:雷斑努 虞有琪审核:张崇喜 们文杰往期回顾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游指南面对暴雨,这些知识要牢记“马路市场”退市 芒市山货交易有了“新家”“700开头” 15位电话号码要来了!@芒市创业者,市妇联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