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2025年07月10日16:33:13 健康 1167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这么一类人,到了60岁、70岁,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生活自如。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中很多人在50岁就被确诊为糖尿病,但现在依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困扰。这些人的健康秘诀,看似简单,却为很多人忽视。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有一个患者特别让人印象深刻,他今年72岁,50岁那年,他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当时他并不特别在意,医生告诉他需要控制饮食、运动并定期检查血糖。像很多糖尿病患者一样,他按照医嘱坚持着,但始终没有特别严格地去控制。

他告诉我:“那时候不觉得有多严重,偶尔感觉有些乏力,也没出现其他不舒服。”

直到近几年,他才发现,虽然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但体检结果一直很正常,身体也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并发症。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现在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视网膜等方面的数据都很好。去年,他还遇到了不少和他一样年纪的人,大家的健康状况却天差地别。

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在逐渐升高。

其实,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并不直接死于糖尿病,而是死于糖尿病并发症。这其中包括肾病、心脏病、中风、视网膜病变等问题。

如何在50岁确诊糖尿病后,依然能够活到70岁且健康无忧?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糖尿病的管理是需要长期的规划和管理的。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通过观察那些“晚年健康”的糖尿病患者,我们不难发现,保持健康的关键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小习惯逐步积累出来的。

并且,这些习惯不是特别高大上或者复杂,很多人能够轻松执行。可以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早期干预、监控和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最重要的是,这些健康习惯的建立,不仅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减缓病情的进展,还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的并发症。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随着病程延长,肾脏功能常在不知不觉中受损。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在早期几乎不会表现出显著症状,而肾脏损伤的首发信号通常是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异常增加,此时患者通常尚未察觉任何异常。

临床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是评估肾脏损伤的关键指标。该数值能精准反映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程度,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检测该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即可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强化血糖血压管理等措施,有效延缓肾脏功能的退化进程。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固然重要,但肾脏健康的持续监测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老年患者群体。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若忽视肾脏保护,患者可能在无症状状态下逐步丧失肾功能。因此,将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纳入常规体检项目,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为患者构筑起重要的健康防线。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运动,特别是阻抗训练。

阻抗训练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还能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研究表明,定期进行适度的阻抗训练,不仅能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血脂、血压等多项健康指标。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阻抗训练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病和肾脏病等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老年人的肌肉和骨骼逐渐变得脆弱,而阻抗训练能够帮助增强骨密度、改善肌肉质量,降低跌倒风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肌肉的增强更能帮助身体更好地控制血糖。

如果每周进行3次阻抗训练,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能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延缓衰老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阻抗训练并不一定需要到健身房去,简单的体重训练(如俯卧撑、深蹲等)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没有运动基础的人来说,起初可以选择负荷较轻的训练方式,逐步增加强度。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医学领域的大量研究已证实,维生素D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

相关研究表明,当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处于较低状态时,会对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以及生理作用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促使糖尿病病情恶化。

实际上,维生素D的作用远不止于助力身体吸收钙元素,它还具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特性,能够显著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

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老年患者更为突出。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维持血糖的稳定至关重要,而保证体内有充足的维生素D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尽管阳光是人体获取维生素D的天然途径,然而受日常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地域气候条件的限制,许多人未能获得足够的阳光照射,最终导致体内维生素D含量匮乏。

鉴于此,合理补充维生素D对于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维生素D的补充不仅有助于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还对骨骼健康有着积极影响,能够降低骨折发生的几率。

特别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意识到,长期良好的健康习惯才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最有力武器。

50岁得病,70岁依然没有并发症的人,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恰恰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了些许简单却至关重要的习惯。

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每周进行阻抗训练、补充维生素D,这些习惯看似简单,但却能带来长久的健康保障。

很多人对健康的管理并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往往依赖于快速的药物治疗,而忽视了长期管理和干预的重要性。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是悄无声息的,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期,后悔也为时已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1]顾红岩,冯兴中.中医药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概况[J].四川中医,2017,35(06):212-214.

50岁得了糖尿病,70岁仍然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多数有3个习惯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用法与禁忌要知道 - 天天要闻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用法与禁忌要知道

7月20日入伏后,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烤验期”即将上线。购置祛暑药品成了当下热门的健康防护选择。​数据显示,某外卖平台的防暑药品订单量月环比增长超120%。不过,热销的背后也藏着疑问,不少人把藿香正气类药物当成“万能解暑药”,这样科学吗?面对五花八门的防暑药,又该怎么选怎么用? 藿香正气类药品更适用治疗暑湿...
年过70岁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么,这6点千万要做到 - 天天要闻

年过70岁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么,这6点千万要做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人们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生存标准了。现在中国14亿人口,超过70岁以上的人有1亿3139万之多,未来20年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虽然这些高龄老人想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但是绝大多数体育运动已经不适合他们了。基本上各类体育场...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 天天要闻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最近,全国多地高温“爆表”,空调、风扇全力运转都难以驱散周身暑气。这时,一条“男子抱冬瓜睡觉降温”的新闻迅速走红网络,不少人纷纷效仿,把冬瓜从厨房“请”上了床。那么,抱冬瓜睡觉真能有效降温吗?从古老的《黄帝内经》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养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578 篇文章创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万方医学网、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共同发起,光明网、中国医学传播学教学联盟、医学传播学创新实践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遴选活动正式启动。附:推荐表格第...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 天天要闻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魏文艺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一则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在医疗界人士看来,这一喊停并不突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处了解到,早在国家卫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该主任医师所在医疗机构所在地的...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 天天要闻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来源: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责编:雷斑努 虞有琪审核:张崇喜 们文杰往期回顾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游指南面对暴雨,这些知识要牢记“马路市场”退市 芒市山货交易有了“新家”“700开头” 15位电话号码要来了!@芒市创业者,市妇联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