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不小心就容易骨折?医生提醒要重视骨质疏松

2025年03月20日21:02:05 健康 1857

在每个中老年人身上,都藏着一幅“骨折地图”。因为骨量流失、骨密度下降,中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跌倒,所以一不小心就容易“伤筋动骨一百天”。

3月19日,高明区老年骨折诊疗中心在区中医院举行揭牌仪式,为高明区老年人健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骨科专家提醒,如果不幸跌倒或骨质疏松导致骨折,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千万不能因忌讳手术而延误治疗。

专科中心助力老年骨折康复

9日前,84岁的谢叔不慎摔倒,导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被送至高明区中医院接受治疗。依托区中医院开通老年骨折绿色通道,谢叔已经在48小时内完成了手术。“高明区老年骨折诊疗中心成立后,对老年骨折患者治疗方便了很多。”在病房里照顾谢叔的吴女士说。

老人一不小心就容易骨折?医生提醒要重视骨质疏松 - 天天要闻

区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胡永波正在查看患者情况。高明融媒记者陈嘉懿摄

对于高龄患者而言,骨折治疗充满了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全区65岁以上老年病人占到10%以上,所以老年人的骨折治疗需求量比较大。”高明区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邓聪表示,老人的身体机能大幅衰退,骨质脆弱,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其次,老人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无疑增加了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此外,术后的康复护理也是一大难题,老人的恢复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并发症。

“成立骨折诊疗中心,主要目的是集中医院多学科去处理老年人骨折问题,24小时内可以完成检查和会诊,48小时内完成手术。”区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胡永波说,48小时内完成从接诊到手术,这大大减少了老人并发症的发生,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骨质疏松老年人容易骨折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胡永波表示,老年人跌倒或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往往被称之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旦骨折发生后,很多老年患者无法接受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而造成这种骨折的原因往往是暴力伤,所以预防老年人跌倒十分重要,监测骨质情况也十分重要。

想要避免这一现象,那么骨质疏松的预防就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40岁以上的人群,应注意定期监测骨密度,如果出现了抽筋或者全身性的骨痛,应及时到医院进行骨密度的检查,如有骨质疏松或者骨量低下应及早开始干预。

胡永波建议,老年人在预防跌倒的同时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进食虾皮、牛奶、鸡蛋等含钙高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补钙;适当运动,保证每周3次以上有氧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以快走、太极拳等为主;常晒太阳,晒太阳能促进维生素D3的合成,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如果不幸跌倒导致骨折,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千万不能因忌讳手术而延误治疗。”胡永波表示,区中医院整合骨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资源,成立了老年骨折诊疗中心,目的是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4种方法可预防骨折发生

骨折的情况在老年人群当中尤为高发,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那么要怎样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呢?

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太极拳等等,但应避免如球类,快跑等危险性较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但是要注意的是雨雪天或地面潮湿时应减少户外活动。

多吃一些奶制品,鱼、虾、蟹、肉类、禽蛋,豆类、豆制品、干果类等富含钙元素的食物。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发生。

老年人的居住地方要保证安全,避免地面湿滑,家具摆放混乱等跌倒隐患。

建议每年进行体检,检测骨质疏松的情况,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健康小贴士:

骨折后应该怎样处理?

骨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意外伤害,市民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以免因处置不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1.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2.不要急于搬动病人,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开放性骨折或发生出血时,应马上进行止血、消毒和包扎,避免病菌侵入骨髓引起骨髓炎。

4.用夹板或树枝、木棍等物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厚纸板、杂志等也可以利用,并用棉花或布料等柔软物品垫在中间,防止硬物触碰受伤部位。

5.颈、脊椎或腰部骨折,要让伤者躺在木板上,再在其颈部或其他受伤部位用软布或毛巾绑扎保护好伤部。

文、图/高明融媒记者陈嘉懿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艾叶用得好,疾病不来找!掌握艾叶的用法,大人小孩都受益 - 天天要闻

艾叶用得好,疾病不来找!掌握艾叶的用法,大人小孩都受益

“妈,你这两天怎么又贴膏药了?”“唉,老毛病了,腰又酸又冷,晚上都睡不踏实。”56岁的林阿姨和女儿的对话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日常。年轻时忙事业、操家务,如今身体反应来了:腰酸、膝冷、怕风、胃寒……什么都往“冷”里靠。跑了几趟医院,医生说是“寒湿
东京大学研究:一旦打上胰岛素,4件事就不要做了,别害了自己 - 天天要闻

东京大学研究:一旦打上胰岛素,4件事就不要做了,别害了自己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房间,李阿姨轻轻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胰岛素笔,熟练地注射完毕。这已是她患糖尿病后的第三个年头,胰岛素注射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就在上周的复诊中,医生严肃地告诉她:"您用胰岛素后的生活习惯需要调整,有些
一图解读丨膝盖最怕的“运动”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 天天要闻

一图解读丨膝盖最怕的“运动”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夏日炎炎大家又开始把减肥计划提上日程减重既要“管住嘴”还要“迈开腿” 但有些看似健康的运动方式可能正悄悄伤害你的膝盖如何避免关节损伤又能有效健身呢?一图带你解锁夏日健身的正确打开方式你是否get了既减脂又不伤身适合自己的运动?正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天气渐热快快根据自己的运动计划动起来吧! 监...
男童掉进开水锅全身烫伤,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术,浑身插管看着都痛 - 天天要闻

男童掉进开水锅全身烫伤,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术,浑身插管看着都痛

“救命,救我命啊……”孙子昊昊求救的声音一声低过一声,等徐奶奶赶到时,滚烫的开水已经把昊昊吞没,虽然徐奶奶很快将孙子昊昊从锅里捞起,可孙子此时已经陷入昏迷。怀中的昊昊就像出锅蒸熟的茄子,全身都散发着热气,徐奶奶跪在地上发疯一样地嘶吼着,她想大声呼救,可嘴里硬是喊不出一句话。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却是昊昊一...
当心!不少认证过的“真医生”在做伪科普 - 天天要闻

当心!不少认证过的“真医生”在做伪科普

近年来,医疗科普类短视频在互联网上走红,但相关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不少伪科普。上海辟谣平台近期调查发现,部分平台上的“白大褂”虽然有医生资质,但他们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也不可相信。真医生也做伪科普随着政府和平台监管的加强,是否拥有认证信息已成为区分是否为正规医疗科普账号的关键。不过,即使是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