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2025年03月05日18:22:03 健康 1815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高血压,常常被称为“无声杀手”,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生活中,我们总听到很多关于高血压患者能活多久、该如何管理病情的讨论。

根据我多年临床工作的观察,我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那些能够健康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迈入60岁门槛后,普遍减少了三个特定的行为习惯。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成功活得更久呢?这三件事又是什么呢?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过度焦虑和紧张

在我诊治的数百位高血压患者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导致血压升高。

尤其是到了中老年后,生活压力似乎没怎么减轻,很多人都存在过度焦虑和紧张的问题。

这种情绪的剧烈起伏常常引发血压的大幅波动,从而加剧了心脑血管系统的潜在危险。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长期有高血压史,平时情绪非常不稳定。

每次遇到工作上的小问题,或者和家里人有些小摩擦,他的血压就会飙升。有时他并未自觉有任何异常,直到前往医院进行体检,才发现自己的血压已经攀升至危险水平。

尽管医生已经给他开了降压药,并告知他注意调节情绪,但他依然不以为意,总是把过度的焦虑挂在心头。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到了60岁之后,他的健康状况明显变差,血压不仅难以控制,心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时,他开始真正意识到情绪的管理对健康的重要性。

渐渐地,他学习放松自己,开始练习冥想和深呼吸,每当自己感到紧张或者焦虑时,他会尝试把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减轻情绪的波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血压逐渐稳定,甚至能避免了因焦虑引起的急性血压升高。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这类患者往往能在60岁以后开始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减少紧张和焦虑。研究表明,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不仅能直接影响高血压的控制,还会提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患者们渐渐掌握了放松技巧,并养成了良好的情绪调节习惯,这通常能帮助他们在中老年阶段有效规避因情绪波动引发的健康风险。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过度依赖药物

我曾经有一位患者,五十多岁就开始服用降压药,血压始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虽然他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但他从未真正考虑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每次见我时,总是抱怨药物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时候自己也会间歇性停药,觉得不舒服就不吃。

这种过度依赖药物的态度,最终让他陷入了恶性循环。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直到60岁以后,他才意识到,仅仅依赖药物是无法真正控制血压的。

通过与我反复沟通后,他终于改变了对药物的态度,逐渐开始注重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并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药。

慢慢地,他的血压变得更加平稳。重要的是,他的药物使用量也逐渐减少,原来一天三次的药物服用,变成了每天一次,并且在血压完全得到控制后,他的药物使用量进一步减少。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过度依赖药物的患者,尤其是在60岁以后,往往会面临药物耐受性差、药物副作用增加的风险。

很多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药物只是控制血压的辅助工具,真正的根本治疗还要依赖于改善生活方式,比如低盐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

通过长期的自我管理,减少对药物的依赖,能够有效减轻药物对身体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生活质量。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缺乏运动和锻炼

在我多年的临床经历中,最让我感到痛心的就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到了60岁后,开始放弃运动和锻炼。

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已经衰老,做不了激烈运动,于是干脆放弃了所有的体育活动。

这样的选择往往是错误的,缺乏运动会加重高血压病情,甚至会导致心脏、肾脏等多脏器的损害。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有一位曾经是我病人之一的患者,年约65岁,他一直以来就没有什么运动习惯。虽然他并不肥胖,但长期缺乏运动的结果是他的体重逐渐增加,血糖水平也有所升高,心血管状况不断恶化。

每次检查时,他的血压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即使服用了降压药,效果依然不理想。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因为运动而恢复了良好的健康状态,才使他意识到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他开始慢慢进行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等。通过坚持锻炼,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他的血压开始稳定下来,体重也有所减轻,甚至血糖水平也有了改善。

而且,他的心脏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身体状况逐渐变得更好。最终,这位患者能够在没有过多药物依赖的情况下,保持着较为理想的血压水平,并在80岁时依然活得健康。

研究同样指出,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运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规律参与有氧运动,诸如散步、游泳、骑行等,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水平,还能增强心脏机能,提升血管壁的弹性。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对于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往往在60岁以后摒弃了过度焦虑、过度依赖药物和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方式,重视健康的管理。

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控制病情,而不仅仅依赖药物治疗,这不仅是高血压管理的成功之道,也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高血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1]汤玉楠.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08-01

医生发现:能活到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60岁后,3事就很少做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新病房启用,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 天天要闻

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新病房启用,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病房顺利完成整体搬迁,新的病房位于医院3号楼(急诊楼)12楼,以“更上一层楼”的姿态,为患者打造更加优质、舒适的住院环境。新病房宽敞明亮,配备独立的卫浴设施,现代化的呼叫系统触手可及,患者只需轻轻一按,医护人员就能第一时间响应。病房走廊内外装饰融入了传统中医元素,与现代...
这些App、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存在问题!中央网信办通报 - 天天要闻

这些App、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存在问题!中央网信办通报

根据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中央网信办组织对App、SDK收集使用个...
91岁大爷确诊喉癌,接受高难度半喉切除术!提醒:长期吸烟、酗酒很危险 - 天天要闻

91岁大爷确诊喉癌,接受高难度半喉切除术!提醒:长期吸烟、酗酒很危险

众所周知,咽喉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集中着呼吸、发音和吞咽等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长沙泰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毛坤华带领的医护团队成功为一位 91 岁高龄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垂直半喉切除术+喉功能重建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近日,91岁徐爹爹(化姓),因反复头晕、肢体乏力,伴有眩晕...
人民日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对待患者就讲一个厚道 - 天天要闻

人民日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对待患者就讲一个厚道

厚道,是一种兼具道德厚度与行为温度的价值准则,不仅是衡量医德的精神刻度,更是践行医者初心的精神底色。近日,《人民日报》以《对待患者就讲一个厚道》为主标题,生动报道了我院医务工作者传承“厚道行医”文化,为无数家庭点亮生命曙光的感人事迹。
体重管理起来!成都“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 - 天天要闻

体重管理起来!成都“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

5月8日,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体育局联合主办的成都市2025年“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仪式在温江区金马街道滨河公园举行。本次活动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的号召,旨在通过推广健走运动,帮助市民管理体重,迈向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