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2025年02月08日17:14:18 健康 118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65岁之后,很多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该多动动,还是该安静养生?

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 天天要闻

有的人觉得,年纪大了,该收收心,少折腾,悠闲一点才长寿;但也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动得越多,活得越久。那到底是该动还是该静?这里面的差别,可比想象中大得多。

有人觉得,年纪大了,身体零件开始老化,折腾太多容易出问题。不如省着点用,少跑少跳,吃吃喝喝,养养花,听听戏,反正舒服最重要。

事实也确实如此,65岁之后,肌肉流失的速度比年轻时快了1.5倍,关节的软骨层每年都在变薄,骨密度下降,血管弹性变差

这个时候如果运动过量,确实容易伤到关节、增加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所以,很多人选择减少活动,把自己调成“省电模式”,觉得这样能减少身体损耗,活得更久。

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 天天要闻

但问题是,长时间“省电”,身体就真的开始“省功能”了。医学研究显示,老年人如果长期不运动,肌肉每年会流失3%-5%等到70岁之后,这个速度会更快。

肌肉减少,基础代谢就降低,身体热量消耗减少,脂肪更容易堆积,血糖、血脂、血压都会跟着出问题。

更严重的是,长期不动,骨密度下降速度更快,骨折风险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久坐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风险比经常活动的人高出近50%

而髋部骨折,往往是长寿的终结者,很多老年人一旦骨折,卧床几个月,身体机能就会急剧下降,寿命大受影响。

更别说,大脑也是需要“活动”的。长期不运动,大脑的供血供氧减少,记忆力下降,思维变慢,老年痴呆的风险会增加20%-30%

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 天天要闻

有的老人喜欢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觉得这样最安全,但实际上,不爱动的老人,抑郁风险比经常活动的人高出60%

人是社交动物,长时间独处、不活动,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减少,情绪容易低落,长寿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运动派:多动真的能多活几年?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哪怕年纪大了,也得坚持活动,才能保持活力。医学研究确实支持这个观点。

65岁以上坚持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平均多活5-7年,而且健康状况更好,生活自理能力更强。

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 天天要闻

适量运动能带来的好处,几乎覆盖了老年人所有的健康隐患。

心血管健康是首要受益者,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研究发现,每天快走30分钟,心脏病风险可以降低35%

糖尿病控制也是一大好处,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如果坚持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血糖波动会减少30%,并且并发症风险降低。

骨骼和肌肉更是运动的直接受益者。适量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

肌肉方面,每周进行2-3次抗阻训练的老人,肌肉力量可以增加20%-30%减少摔倒风险,提高行动能力。

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 天天要闻

更关键的是,运动还能让大脑保持年轻。运动可以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促进神经元连接,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老年人,大脑萎缩速度比不运动的同龄人慢30%,思维能力也更敏捷。运动还能促进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改善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让老年人更有幸福感。

但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

虽然运动的好处这么多,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老年人的关节和心血管系统毕竟不像年轻人那么耐造,如果运动过量,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研究发现,每天运动超过90分钟的老年人,骨关节炎的风险增加了25%心脏负荷过大,可能会增加心律失常的概率。

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 天天要闻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应该是低冲击、适度强度、长期坚持的类型,比如快走、游泳、太极、瑜伽、广场舞等。

每天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最合适,能达到健康收益,又不会增加损伤风险。如果有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方式。

那么,65岁之后,动和静到底哪个更长寿?

单从数据来看,适量运动的人普遍比久坐不动的人活得更长,健康状况也更好。但也不能极端地认为,所有人都必须高强度运动才行。

果基础健康状况不好,或者已经有严重的骨关节问题,运动方式就需要更加温和,甚至有些人确实需要减少活动量,以免增加风险。

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 天天要闻

关键在于找到平衡,不能完全不动,也不能过度消耗身体。适量运动+适当休息,才是最健康的长寿方式

如果能做到每天有规律的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自然会保持最佳状态,长寿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那么问题来了,老年人每天运动多久,才能达到最佳的长寿效果?

研究数据显示,每天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是老年人健康和长寿的最佳运动量。如果低于30分钟,健康收益会有所减少;如果超过90分钟,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甚至适得其反。

运动的类型也很关键,快走、游泳、骑车、瑜伽、太极、轻度力量训练,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骨骼强度,促进大脑健康。

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 天天要闻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加抗阻训练,比如使用轻重量哑铃或者弹力带,提高肌肉力量,减少跌倒风险。

但如果已经有心血管疾病、关节问题或者其他慢性病,运动方式就需要更加温和,比如散步、简单拉伸、缓慢的舞蹈等,避免过度负荷。

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下去,健康长寿的概率自然会大大提升。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涂化亮.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9):70-73.

65岁后喜静养和坚持运动,哪个更长寿?医生告诉你差别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湖南3岁女童突然大把脱发,又是铊中毒!医院最新回应 - 天天要闻

湖南3岁女童突然大把脱发,又是铊中毒!医院最新回应

近日,“3岁女童脱发眼神呆滞被查出铊中毒”一事引发关注。据报道,家属称3岁女儿因不明原因眼神呆滞,无法正常行走,“孩子突然跳不起来,走路像踩棉花,头发大把大把掉”。当地医院怀疑孩子中毒,于是转诊至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
每天吃一个橙子,对肺病有何影响?医生说出了实情,不妨了解 - 天天要闻

每天吃一个橙子,对肺病有何影响?医生说出了实情,不妨了解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我每天早上吃一个橙子,
一出门旅游肠胃就“罢工”?五一出行警惕“旅行者腹泻”! - 天天要闻

一出门旅游肠胃就“罢工”?五一出行警惕“旅行者腹泻”!

今天(5日)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许多小伙伴陆续开始返程。不过,蝌蚪君必须插播一条重要提醒——警惕“旅行者腹泻”!那些旅游景点甚至异国他乡的让你走不动道的美食小吃,可能正藏着让你“一泻千里”的“健康刺客”。什么是旅行者腹泻?
经常碰购物小票?真心劝你戴上手套! - 天天要闻

经常碰购物小票?真心劝你戴上手套!

近日一名乳腺癌患者发布了视频提醒大家关注购物小票中含有双酚A可能会影响生殖发育并致癌该内容登上了热搜并引起了网友热烈讨论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什么是双酚A?双酚A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双酚A真的会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吗?如何减少双酚A对身体的伤害?双
国外治疗ED竟有千年历史,各种奇招,究竟靠谱吗? - 天天要闻

国外治疗ED竟有千年历史,各种奇招,究竟靠谱吗?

“小兄弟”挺不起怎么办?中西方医学大揭秘,为改善阳痿,他们竟做过这些事!说起勃起功能障碍(ED),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大家俗称的阳痿,也叫“不举”。其历史悠久,为了能够让男人的“小兄弟”举起来,医学上对ED的研究史也颇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