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如何面临合规准入、低端竞争挑战?

2024年06月28日21:10:14 健康 7847

营养保健食品似乎正在成为健康消费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赛道。

第一财经了解到,在6月18日至21日于沪上举办的2024hnc健康营养展上,2000余家展商中国际品牌的占比已提升至4成,除膳食补充剂、食疗滋补、母婴营养、抗衰美容等产品持续“走红”之外,药食同源、妆食同源等新用语也不断涌现。

而各电商平台在618期间的消费数据也显示了滋补、保健产品的强劲势头:改善睡眠、保健饮品在京东健康的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为335%和115%,滋补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86%;而在抖音,滋补品商品总交易额(gmv)同比增长55%,支付gmv破百万元的爆品达196个。

数据显示出行业在迅猛增长,不过,这背后存在哪些隐患?跻身营养保健食品领域的企业有何对策?

合规准入是关键

根据中国医保保健品进口商会的数据,2008年至2023年,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进出口金额均逐年提高,进出口总额从2008年的7.16亿美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107.59亿美元。另根据中国医保保健品进口商会发布的《2023年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称,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加上功能食品及相关类别产品,营养健康产值约8000亿元。

千亿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如何面临合规准入、低端竞争挑战?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蓝皮书)

“现阶段,药品、化妆品和食品领域企业都在重点布局营养保健品这一板块,这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但业界仍需要考虑产品上市过程中的合规、合法,以及应具备的特定健康益处。”中食安信ceo费洪涛告诉记者。

从我国监管角度看,营养保健食品需遵循2个现有法规体系,一是法律体系即《食品安全法》,二是标准体系,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样一种原料,可以拿来做成药品,也能做成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它不取决于产品是什么,而取决于要怎么做;做成药品可以体现治疗效果,做成保健食品可以宣称功能,做成普通食品就只能打‘擦边球’,不能去宣传任何功能。”费洪涛补充。

目前,我国标准、要求最高的保健食品(俗称“蓝帽子”),其官方定义为“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且需通过注册、备案2种方式获得标识;业界也有对健康食品定义的共识,即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fhe)主办方称,健康食品,是指国外或国内经科学证实具有特定健康益处,并已经上市的食品。

费洪涛为此补充,现阶段,在我国保健食品领域,需要注册的功能目录共有24项,包括: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觉疲劳、有助于改善骨密度、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等,其中绝大部分需进行人体实验、动物实验,有2项需经违禁成分检测;而需要备案的原料则包括:辅酶q10、螺旋藻、鱼油、褪黑素、人参、灵芝等。

针对各类眼花缭乱的名称,费洪涛还解释,业界当下提到较多的“膳食补充剂”其实是欧美国家保健食品的提法,营养保健食品也是国内这一领域较为笼统的提法,但这一领域不能算是法规层面的一个分类,只是行业的俗称;营养保健食品的行业发展更多来源于消费者健康需求的逐步增加。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保健食品产品外,相当一部分国际保健产品直接通过跨境平台就能在国内当作‘食品’进行销售,无须注册和备案,产品功能和成分也不受国内法规限制。这虽节省了时间和资金,但这些产品是否适合国人确实需要进行系统评估,并完善国际标准的协同与统一。

制度、法规如何与时俱进?科玛美保ceo姜俊瑛在2024hnc健康营养展举办期间告诉记者,一方面,随着新功能的陆续开发,已有原料会涉及一些功能的延伸,如血糖相关功效的原料新增减肥功效等,建议中国审评审批部门可以拓宽原料在使用、剂量上的范畴,以及考虑将海外实验数据作为准入依据。

本土品牌美宝集团国际信息中心主任王芳表示,营养保健食品领域需要好的产品竞争环境,而这就需要从源头上对企业的研发标准、生产质量和相关资质上把关,提升行业标准,这可以进一步减轻审评审批环节之前的压力。

王芳告诉记者,当前营养保健食品国际化趋势明显,进出口贸易也成为常态。在审评审批标准逐步优化的过程中,国内品牌出口、国际品牌进口都会需要一系列国际通用标准,这些标准或覆盖原料、辅料、添加剂等,也涉及产品功能性评价,成分有效性、安全性分析等,甚至是一些进出口产品的追溯制度等,都需要逐步建立。

避免低端竞争

一份由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编撰的《2023健康营养行业品牌渠道发展洞察》表示,原料创新正在成为营养保健食品领域的新风向。比如,在膳食补充剂中,铜和锌等矿物质、维生素d2和k2等增长明显;继益生元、益生菌走红后,后生元补充剂被广泛关注;消费者对心理健康、美容的需求促进了l-茶氨酸、胶原蛋白的应用增长;此外,一些诸如草药、藻类和海草、健康菇类的小众功能性植物原料发展增长迅速。

国内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发展态势如何?浙江大学食物与健康中心副主任陈士国表示,当前,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正在迎来新发展机遇,行业几大特点包括:产品创新与品质提升、消费人群细分与个性化需求、可持续绿色生产、销售向数字化转型、产品国际化趋势突出。

详细来说,一方面,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的创新程度与研发投入将日益增强,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也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开始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需求的消费群体进行产品细分,基于大量科学研究,营养解决方案的提供将更精准。另外,电商平台作为重要渠道,将利用ai技术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提升营销精准率。

“药食同源也是一大受到关注的重点领域。”陈士国说,我国目前有100余种食药同源物种,其中,适合开发成大宗食品的食药同源物种更具有发展空间,此外,在细分功能领域更具有明确功效的食药同源物质也有很大前景。

正在跻身进入营养保健食品领域的企业应如何应对上述变化?

陈士国建议,首先,仍应注重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包括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来开发具有明确健康效益的产品,这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企业可以提前布局或跟踪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改进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突出差异化优势。其次,一些食品、饮料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等共享研发资源,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时可创建有吸引力的子品牌,用情感和功能性的双重诉求去吸引消费者。

此外,还需不断学习、更新该领域的法规与质控方法,理解内涵与关键要素,并设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系统,确保每一批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费洪涛也表示,对营养保健食品企业而言,健康有效、合法合规是企业应持续关注的重点。一方面,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是在于避免在后续的价格端形成低端竞争,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加强原料、产品等基础研究,以科学证据支撑产品研发,确保产品的健康功效,避免所谓的“概念性”添加。此外,市场还需对产品健康声称进行严格管理,注意广告宣传的合规性,规避产品声称红线。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靠父亲也没用?医疗专家评估:布朗尼运动生涯终结! - 天天要闻

靠父亲也没用?医疗专家评估:布朗尼运动生涯终结!

布朗尼·詹姆斯,作为篮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的长子,自小便承载着无数期待与关注。他在篮球场上展现出的天赋与潜力,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遐想。然而,近期布朗尼在训练中突发心脏骤停的事件,不仅牵动了无数球....
中暑了吃退烧药降温?体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调开一会儿关一会儿更省电?别信这些“热流言” - 天天要闻

中暑了吃退烧药降温?体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调开一会儿关一会儿更省电?别信这些“热流言”

中暑了能吃退烧药降温吗?空调是不是一会儿关一会儿开更省电?梅雨季节,千万别被这些“热热”的科学流言左右了心智。6月科学流言榜出炉,都是些初夏人们关心的事。 中暑了可以吃退烧药降温? 流言:中暑和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一样,只要吃退烧药降温就会好。 真相:人体的内部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下丘脑调节的。下丘...
调查显示大多数小林制药事件健康受损者仍处于慢性肾病状态 - 天天要闻

调查显示大多数小林制药事件健康受损者仍处于慢性肾病状态

6月30日,日本肾脏学会在横滨市举行会议。围绕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问题保健品事件,该学会公布了对206名被认定因服用相关保健品而出现健康受损状况的消费者的调查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其中不少人的肾功能没有完全恢复。此外,在部分案例中,健康受损的消费者在住院后身体逐渐衰弱,最终死亡,疑似为相关保健品导致的死亡...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卫士训练营”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卫士训练营”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启动

图说:中山医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杨浦行专场活动举行 主办方供图(下同)今天,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杨浦行专场活动举行。这次活动是全市首个由医学科普研究所牵头,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开展的跨界融合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项目...
造福乡亲!温朝阳教授在阜南县设立名医工作室 - 天天要闻

造福乡亲!温朝阳教授在阜南县设立名医工作室

大皖新闻讯    6月30日,阜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允凯为阜南县人民医院“温朝阳教授名医工作室”揭牌。即日起,北京大学国际医学院超声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温朝阳将利用节假日来家乡开展义诊,而且每月不低于一天。温朝阳是一位从阜南县走出去的医学博士,深耕血管超声、心脏超声、浅表器官超声及介入超声领域。“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