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个器官挽救剩6个月寿命癌症患者

2022年07月05日12:39:21 健康 1181

据外媒报道,33岁的外国小伙安迪·沃格(Andy Voge)患有腹膜假粘液瘤 (PMP),它是一种少见的“生长缓慢的肿瘤”,刚开始长在阑尾里,之后逐渐扩散到其他器官。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个器官挽救剩6个月寿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2021年9月,安迪经历了17个小时的多器官移植手术,可谓是九死一生,近一年后他奇迹般恢复了充实的生活。

腹膜假性黏液瘤(PMP)是发生在腹膜壁层、大网膜及肠壁浆膜面的低度恶性黏液性肿瘤。属少见病,误诊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腹部膨隆和腹腔内被大量胶冻样黏液腹水充填。发病年龄为40~70岁,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高3倍。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个器官挽救剩6个月寿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据安迪所述,他初期的症状是腹部有个凸起,“我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多想……我女朋友管它叫滑稽的肚脐眼儿。”

但是,他还是觉得有必要找医生检查一下,医生告诉他是个脐疝,说“顺其自然就好了“。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个器官挽救剩6个月寿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幸亏接下来的血液测试显示酶异常,预示着他的病症并不简单。

“所以我们第二天做了超声波检查,他们在我的肝脏中发现了肿块,”安迪说。

后来通过CT扫描证实了他的癌症诊断,安迪和他的妻子感到非常震惊,因为他身体一直很好。

“在我去跑步前几天,我们吃得很好。一切都正常得不得了。”安迪说。

克利夫兰诊所的外科医生阿尼尔·维迪亚(Anil Vaidya)博士,也是安迪的主治医师,他在美国广播新闻上解释说,这种罕见的癌症很难被发现,因为它通常会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恶化。

患有腹膜假性黏液瘤的病人常伴随着腹痛和腹部肿胀的症状。

为了治愈癌症,安迪继续进行手术,虽然起初很成功,但没过多久,他的病情比以前更严重了。

“我每天都在呕吐,无法保持身体的水分,经常性营养不良和脱水。”他说可能是癌症导致他的肠道阻塞。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个器官挽救剩6个月寿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然后他得到了“毁灭性”的消息,他无法再接受一次手术,只能靠喂食管活着。

“我以为手术做完了。”他的妻子雷切尔说,同时安迪补充道:“他们认为我还剩下大约六个月的时间。”

就在那时,维迪亚博士提出了挽救他生命的替代方案:进行多器官移植手术,用从未用于治疗PMP的健康器官替换他垂死的器官。

“这个步骤太关键了……多器官移植听起来就很可怕。”安迪说,但几天后他得出结论,他无路可退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幸运之神这次站在了安迪的一边,他的肝脏闭合情况良好,他与一位捐赠者相匹配,该捐赠者能够为他提供所需的七个新器官,分别为肝、胃、胰和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复合体)、脾、小肠和右结肠。

这些器官为安迪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现在他可以再次进食,甚至可以完成30英里的自行车骑行。

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移植7个器官挽救剩6个月寿命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他希望他的故事能够提醒其他处于类似遭遇的人,希望总在前方。

“在生活中,每个领域都焕发着希望的光芒,永远不要放弃这种希望。”维迪亚博士说。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刘雅婷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来1个月像“被牛含在嘴里” - 天天要闻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来1个月像“被牛含在嘴里”

北京进入“蒸煮模式”网友:出门就像“被牛舔了一口”近日,北京进入“蒸煮模式”。据中国天气网预报,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北京有12天有降雨。7月12、13日,最高气温可达37℃。阴雨天气频繁,湿度大,有市民表示毛巾、衣物都有馊味了。网友评论称“感觉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北京居民终于也体会到回南天的痛...
“桑拿天”持续来袭,高温健康风险你了解吗? - 天天要闻

“桑拿天”持续来袭,高温健康风险你了解吗?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获悉,中央气象台7月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四川东部、重庆、华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桑拿天”超长待机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一起来看中国气象局专家怎么说。记者:阮帅...
告诫冠心病患者:年过60,宁愿吃点肥肉,也别乱吃这4物 - 天天要闻

告诫冠心病患者:年过60,宁愿吃点肥肉,也别乱吃这4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