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兵郭延庆推荐:100个中国自闭症孩子进步的秘密



2019年,3岁的小七接连被3家医院诊断为中度自闭症。


2021年,邹小兵教授看完小七后,评价“自闭症程度已经挺轻的了。”


2023年9月,小七顺利进入了普通小学。


曾经,获得类似进步的孩子很罕见。邹教授曾说,“2005年前,我一个这样的个案都没有。”


但现在,他在门诊每周都会见到干预成功的个案。


据统计,中国自闭症患者的数量已超过1300万,在圈内外的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获得了良好的预后。


他们的进步来自哪里?


每个家庭都能说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但这些经验和方法,有没有共性?有没有共通之处?不同情况的孩子当如何借鉴?


过去两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特殊教育博士,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BCBA)曾松添带领大米和小米的伙伴们一直在做一件事——


提炼那些成功干预个案背后

共通的经验、方法


梳理一个自闭症孩子实现

康复效果最大化的最优路径


最终汇集成了这本

刚刚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

早期干预著作


《小马过河:100个自闭症孩子进步的秘密》




揭秘自闭症孩子成功干预的底层逻辑


“成功的经验一定是可以复制的!”


从业10年,曾松添看过了无数真实案例,有的孩子康复效果显著,进步很大,从无语言到1个月后能发出第一个词,从只盯着风扇到能接受其他的玩具,从不会用手指指和拉着大人的手去要冰箱里的酸奶,到能清晰地用嘴巴说“我要喝酸奶”。


反之,有的孩子到了近10岁,想要吃苹果时还是去抢去抓。更甚者完全终日禁足在家,空余时间用指认卡片来打发时间。


对比不同的案例,他一直思考——


假如时光倒流,让干预效果不佳的那些孩子回到三四岁甚至更早的时候,是不是有哪些地方可以重来,有哪些点可以做得更好,或许用的方法恰当一些,孩子的能力和命运是不是可以就此改变?


我很想理清,让一位自闭症孩子实现最优康复效果的路径是什么?

曾松添博士


2021年开始,他和日本福冈教育大学教育学硕士王旭带领着大米和小米的督导、康复们收集案例,最终在1万多自闭症儿童干预个案中,筛选出了100个典型案例。


通过复盘、剖析案例,归纳出他们干预的成功经验以及成功背后的原因。


有别于一般的案例书籍,《小马过河》并没有系统介绍某一个孩子完整的成长和干预情况,而是围绕自闭症孩子在先备技能、沟通、游戏、社交、行为管理、运动协调、生活自理等多个领域普遍面临的问题,用100个真实案例呈现具体的问题解析、干预步骤、实操要点。

部分目录展示


而这也是曾松添博士所说的早期干预的“底层逻辑”——不只是个别化的经验之谈,是不同成功经验之间的相同之处,共通之处,是应用到不同的孩子身上,也能适应的方法论。

内页展示


这样的底层逻辑,或许就能解决一个又一个困扰千千万万家庭的难题,让后来者少走一段弯路。


邹小兵郭延庆解慧超等联合推荐



《小马过河》从提笔写作到成书,再到出版,其间,获得了多位业内顶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赞赏,邹小兵、郭延庆、袁巧玲、解慧超、大米都为它写下了推荐序言——


自闭症这趟水深不深,亲自试了才知道


当孩子突然被诊断为自闭症,绝大多数家长都会焦虑,因为有太多难题等着做决定:


要不要找名医再看一看?


该不该赌一把,各种疗法都去试?


要不要先送去幼儿园?


妈妈要不要辞职来干预?


……


每个问题都可能引来家庭的争吵与分歧。


那些快速走出这个阶段,最终让孩子获得进步的家庭到底怎么做的?


通过归纳对比不同的案例,我们会发现那些成功干预的家庭从不是因为投入了多少钱,而是能做到知行合一:相信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相信科学;撸起袖子干起来!


正如,取自寓言故事的书名《小马过河》,这条河有人说深,有人说浅,到底能不能趟过去,不能止步于自己的想象,要自己亲身体验了才知道!

你相信你的孩子会成为下一个成功案例吗?


先放下身段跳进孩子们的世界吧,像小马一样,去水里小心探索,而这本书里总结的经验、方法都可以成为你的助力。


愿《小马过河》带给你陪伴孩子前进的勇气、信心和方法下一个成功案例终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