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
情绪疗法的创始人Albert Ellis曾说过:
“引发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诱发事件的认知和态度。”我们总是将事件过度得负面解读甚至灾难化,这才是导致我们负面情绪的罪魁祸首。心理学学者Bar-Haim及其团队基于之前的认知模型,提出了焦虑的认知理论,根据该理论,有焦虑和抑郁的人群有负面注意力偏差 (negative attentional bias)。注意偏差 (attentional bias) 是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有选择地将注意力分配到积极或消极信息上的倾向(Karin. Mogg & Bradley, 2016)。
大脑每时每刻的信息处理量非常有限,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天生优先关注周围环境中的负面信息。负面新闻也往往会传播更快,如民间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中,我们也总是会更多关注“动态、变化、危险、问题“等关键词,对生活中“静态、平和、美好“等选择性忽略,这就是关于负面注意力偏差。
负面注意力偏差与焦虑
认知理论表明,将注意力放到负面的事物上的倾向,即负面注意力偏差(Negative attentional bias),这种倾向也和焦虑症状的发展和维持有关(Bar-Haim, Lamy, Pergamin, Bakermans-Kranenburg, & van Ijzendoorn, 2007; Beck & Clark, 1997)。在临床和非临床人群中,研究清楚地证明了负面注意力偏差与焦虑之间的关联; 高焦虑个体比起健康焦虑个体,表现出更强的负面注意偏差(Dong, De Beuckelaer, Yu, & Zhou, 2017)。 而负面注意偏差与焦虑或抑郁之间的这种关系最有可能是双向的(Van Bockstaele et al., 2014)。意思是焦虑症状会使我们对负面事物的有过高注意力,而负面注意偏差也会导致更高的焦虑(Liu, Shen, & Li, 2019)。而较高水平的负面注意偏差会使焦虑长期处于较高水平(Ho,2018)。过度关注负面,会让我们失去了对好事的感知能力,带来许多坏影响。首先会让我们自身产生自卑心理,其次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会逐渐忽略对方优点,变成一个爱挑刺的“杠精",最后过度关注社会负面新闻,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中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甚至会让我们产生群体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种负面注意偏差呢?下一期我们会讲诉如何运用正面注意力偏差来有意识得选择我们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