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本质与疗愈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其特点为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和与现实不符或者匪夷所思的想法反反复复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对于心理疾病的看法,西医的心理科关注的就是症状,其治疗也是以消除症状为原则,认为只要把各种症状控制住或者消除了就好了,但这种做法犹如掩耳盗铃,属于自欺欺人,“症状”是个“报信”的,就如同人发烧了,要搞清楚发烧的原因,找到病灶,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只管退烧。而且,实际上,如果病灶没有彻底解决,症状是没有办法彻底消除的,只要药物作用减退,症状依然会出现,就如同降压药一样,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

精神类药物的原理其实就是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影响人的神经生理活动,更多的都是抑制神经传导,以此来达到抑制情绪的目的,所以也是需要长期服药,甚至被要求终身服药,因为药劲一过,症状会重新出现,当然,因为药物抑制了神经传导,因此患者往往会犯困,没精神,无法进行正常思维活动。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看问题一定要寻根溯源,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原因,从原因上解决。

人的心理运作机制是这样的: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产生的,人的行为、情绪和意识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例如你的孩子考试不及格,你冲他发脾气,目的是想让他考好,所以我们说,心理活动其实就是满足个体需要的方式,或者说心理互动的作用就是满足人的需要。



强迫症患者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思维也是不例外的,例如一些典型的强迫症患者都有强迫洗手、强迫检查门窗和燃气等行为,患者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我们称之为满足安全感需要,但是患者为啥要反复不停地做这些行为呢?因为这些行为是无效行为,患者这样的行为并不能让其感受到确定的安全,因此行为就反复停不下来,就如同陷在泥坑里的汽车,司机猛踩油门,车轮不停打滑,车始终走不出来。

强迫思维也是如此,例如有的强迫症患者,总是不停地想某件事情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即将要做的事情就反复想每一步怎么做,做过的事情也会回想自己做的怎么样,哪句话说的对不对。患者之所以这样停不下来地想,本质上是害怕事情做不好,生怕做错,因为做错了之后可能会被指责否定,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被指责否定,我们称之为满足“接纳认可”的心理需要。

所以这类型的强迫症,其本质是自卑导致的,往往是因为从小经常被否定和指责,特别是犯错或者没有按照大人的意愿做事,就会被指责否定,造成自卑心理,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被否定指责。

这些想法之所以停不下来,也是因为这些想法也是“无效的”,因为根本无法满足这个“接纳认可的需要”,原因是患者这个需要的满足是依赖别人的,而不是自我接纳认可,所以,不管怎么想,也不能保证别人一定会认可自己,或者别人不会指责自己。



当然,有不少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和思维已经泛化了,即匪夷所思,毫无逻辑和因果关系,就如同河水决堤之后,流出来的水会四处乱流,毫无章法。

但是,不管是原发性的强迫症还是泛化的强迫症,都不要去试图从思维和行为上解决,因为根本就解决不了,强迫症的症状就如同着火了冒出来的烟,要想消除烟,必须要灭火,火不灭,永远会有烟,所以不是去管烟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找到根源:是哪个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强迫症的根源一般都是安全感或者接纳与认可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找到根源转化恐惧,重建安全感或者疗愈自卑,强迫的行为和思维自然就会停下来,所谓的强迫症也就不药而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