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六年级心理变化大,如何做好亲子教育?

我的女儿今年读六年级了,我发现她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和心理跟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实,变化从五年级就开始了,只是六年级的变化程度更大。


五年级之前,女儿整天吱吱喳喳,蹦蹦跳跳,,她在学校里面遇到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都会主动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周六和周日会陪伴大人们爬山和散步,简直就是一家人的“开心果”。暑假和寒假还会跟随我到全国各地出差,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

到了五年级,女儿“文静”了许多,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面看书,喜欢坐在床上听歌,喜欢拿着电话手表跟同学们聊天,还经常拿大人的手机看短视频,玩游戏,视力因此出现下降,让大人们大伤脑筋。


对于女儿的变化,我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因为10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开始追求独立性,不愿意事事听从大人们的安排,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有时候为了彰显“个性”,还故意跟大人们“斗嘴”,其实内心是明白道理,事后也会承认错误。


俗话说:知易行难。虽然我知道儿童的心理特征,但对于儿童玩手机的问题,我是绝对不允许的。有好几次女儿玩手机被我严厉批评,她不服气,跟我激烈辩论,双方不欢而散。


经过总结和思考,我意识到“硬碰硬”注定是要两败俱伤,必须“以柔克刚”、“以理服人”、“疏堵结合”。于是,我多次单独跟女儿谈话,说明手机危害的严重性,还列举了许多例子。女儿逐渐理解和接受我的意见,看手机的频率和时长都大幅度减少了。

国庆假期之前的两周,我坐长途火车到东北出差。在火车上,我回想了近段时间跟女儿沟通的点点滴滴,略有感悟,觉得自己跟女儿的沟通还是不够,重“堵”而轻“疏”,有时候态度过于强硬,需要改善和改进。于是执笔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内容大概如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已经读六年级了。从五年级开始,我就发现你的变化。关于你的变化,我跟你交流了几次,也看到你在进步。我现在写信给你,再次向你表达我的意见,希望你能够重视。


我赞成你看书,但是建议你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姿势端正地看书。房间里面光线比较暗,对视力不好。坐在床上看书,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腰椎和颈椎弯曲。


我强烈建议你坚持户外运动,因为户外运动使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学习效率更高,适当运动还能够促进身体长高,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


我希望你经常陪爸爸妈妈散步和聊天,说说你遇到的开心的和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你目前不理解的和迷惑的事情。爸爸妈妈既可以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为你分担和分析,见证你的成长。


我不同意你使用手机看视频和玩游戏。因为手机对眼睛、对腰椎和颈椎的影响太大了,也容易造成沉迷和心瘾。我之前也打印过相关的资料给你,相信你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以后,只有在查找学习资料的时候,你才能使用手机,这是我对你提出的最严格的要求,希望你能够遵守。


为了让你在学习之余有适宜的放松方式,我会送一台小音响给你,帮你下载你喜欢听的歌曲。星期六和星期天给你看一两个小时电视,陪你和弟弟看一场动画电影。


出差回到家,我把信交给女儿,女儿一个人在房间里面看完,没有说什么,但是接下来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有了明显的进步。


国庆七天长假,我每天早上和傍晚都带领女儿去跑步,跑完步之后一起慢走聊天30分钟。前面两三天,女儿觉得有点累,有些畏难。到了第六天,女儿说运动之后感觉心情很畅快,并表示要长期坚持跑步。听到她这样说,我非常欣慰。因为我知道,一个热爱运动的少年儿童,心态是积极上进的,绝不会沉迷手机。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家长的真实经历,相信很多经历过的家长都深有体会。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儿女每天进步一点点。另一方面,父母作为儿女的第一位老师,也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有没有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一直要求儿女学习这个,学习哪个,我们自己有没有因应儿女的成长,去学习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


我认为,儿童向少年过度的时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如果父母们的思维与知识跟不上儿女的心理变化,适应不了客观环境的变化,与儿女的争吵、矛盾、冷战、对抗、甚至互相伤害,注定是难以避免的。


我还认为,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育儿知识,温暖的家庭氛围和亲子陪伴,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所以,为人父母者必须坚持学习,而且要“知行合一”,千万不要“妄想”用物质的奖励来补偿亲子陪伴的缺少。


如果你的儿女正在读五、六年级,希望你能够虚心学习,总结反思,与儿女平等沟通,给予儿女更多的关怀与陪伴,与儿女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