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基于一般常识(个人观察)及概率意义上的假想实验,无具体数据支撑。
本文可以回答以下类型问题:
- 内卷运动下,为何你卷不过别人,选择躺平?
- 为何中国没有顶级人才(开创型)?
- 为何会出现抑郁等负面心理?
- 当然,这里说明的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以班级成绩分布为例:
自然情况下成绩分布呈正态型(单峰unimodal、钟形)分布(原点并不表示成绩为0):
正态型(单峰unimodal、钟形)分布,(原点并不表示成绩为0)
内卷下成绩分布呈双峰bimodal分布:
双峰分布
这两种情况可应用与任何相对封闭“系统”,如公司绩效分布,国家创新创造力、智力分布。
常识考虑不会有如下图情况(偏态分布):
偏态分布
为何??
为何我国很难出现如牛顿、爱因斯坦、欧拉、丘成桐(美籍华裔)这类顶级人才,而古代却有顶级的思想家??
- 中国共两个诺贝尔奖,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屠呦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两个很难说是在智力上高,前者获奖原因是对中国现实的批判,后者是参考古籍+不懈坚持。
- 不要攻击说科学诺贝尔奖对中国不公平,这只能体现无知。
大家都知道物理世界有能量守恒,那精神世界是否也有相应的能量守恒呢?
- 这个“世界”可以是大到宇宙,小到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由于封闭没有绝对,因此弱交流系统,我们假定“无”能量交换。
精神能量指情绪、心态、信念等抽象概念,也包括常说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其本质是大脑情感中枢的活跃状态。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严重的两级分化状态,无论是经济还是思想,而现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则向纺锤形(橄榄形)社会形态转变,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即交流半封闭状态,有隐形的“墙”存在。
橄榄球
因此其实中国一直处于相对能量守恒状态,当然在五四运动等新文化阶段,打开了一个缺口,能量中值发生了向前跳跃过程,且现在也在“缓慢地”向前移动。
-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任何理论实践都应与实际相结合。
用能量守恒来解释中国现状则是,一旦有几个顶级人才出现,就会有更多(指数级)的躺平人出现,而中国经济才刚开始高质量发展,依然需要依托普众。这会产生内向拉扯力,导致顶级人才无法在国内形成。
同样也可以用能量守恒来解释为什么在内卷过程中,你卷不过别人而选择摆烂和躺平,甚至有些人精神、心理会出问题。
因为精神能量被别人“吸取”了,剩下的分量已经不够你用了。
同样地,我们可以用能量守恒来解决自身消极的状态。
那就是“开发”新的能量渠道,获取新"能源",最直接的就是高智慧书籍,当然不是网络小说之类的,那种只会让人损失能量。其他则是换一个奋斗方向、精神屏蔽他人、关注自然山川、欣赏一些大咖的名画艺术等等。
- 书籍之类的载体是蕴含精神能量的,比如此文也有,只是能量太低,过一天就会消失;书籍中能量被人“吸收”会变少,表现为在这本书的思想上创造新的思想,最终这本书被取代,沦为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