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 前言
02 攻击
03 攻击的理论
04 攻击的影响因素
05 媒体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06 减少攻击行为的方法
07 我的反思
08 我的想法
09 结语
01 前言
第10章介绍了攻击的概念、理论、影响因素和减少攻击行为的方法。
02 攻击
大多数恐怖活动属于工具性攻击,大多数战争是工具性攻击。
人类不断增强自己破坏能力的同时,却没有使自己制止攻击的能力同步增强。
攻击:是指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言语行为。分为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工具性攻击: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
03 攻击的理论
1.生物学理论。
包括本能论、进化心理学、神经系统的影响、基因的影响和生物化学因素。
2.挫折——攻击理论。
针对敌意性攻击。
当遇到挫折、阻碍、让我们不愉快的事时,微小的刺激(攻击线索)能引发我们极大的愤怒并导致攻击性行为。
此时的攻击会转移,通常会转移到其他安全目标上。
所以挫折不仅会导致偏见,也会导致攻击性行为,通常外群体容易成为替罪羊。
3.社会学习理论。
针对工具性攻击。
这个理论出现过很多次,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正面积极的行为,也会学习到负面的行为。
04 攻击的影响因素
唤醒的状态只会强化情绪。
挫败、炎热或者侮辱性的情境都会提高我们的唤醒水平。
攻击的影响因素:
1.厌恶事件:疼痛、挫折、炎热、他人的攻击。
2.唤醒水平:唤醒的状态会强化情绪。
3.媒体影响。下面将重点谈谈媒体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05 媒体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加拿大和美国的性犯罪普遍承认了色情作品的作用。
我们是否应当对媒体中贬低、侵犯女性的内容进行限制呢?教育者能够促使人们对色情作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吗?将来有一天,当我们回忆起当年的电影通过丑化黑人、血腥残杀、性暴力来取悦观众时,是否会倍感尴尬?
媒体影响攻击的证据已经是压倒性的。
媒体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1.色情作品和性暴力。
色情作品中的性暴力有2点影响。
(1)对性现实的歪曲理解,歪曲关于女人对性侵犯的真实态度的认识。例如这类性暗示和“强暴谬论”:女人喜欢被征服,女人喜欢被性骚扰。
(2)增加男人对女性的攻击。官方报告的强奸案发率严重低于实际的强奸案发率。
2.电视和互联网。
(1)电视对行为的影响:有榜样示范作用,增加了暴力、攻击行为。
影响行为的原因:引发唤醒状态;降低抑制;引起模仿;塑造了不真实的世界。
(2)电视对思维的影响:
2.1脱敏作用:使人麻木,习以为常。
2.2建立了社会脚本:当我们在新的环境中会依赖一套固定的模式。
2.3改变知觉:使我们高估世界的危险性。
2.4认知启动:引起我们对事情的负面解释。
2.5消耗时间。导致公共活动的参与度降低。所以我以后得多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活动。
3.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的影响:
(1)诱发攻击性行为。
(2)引发攻击性思维。
(3)唤醒攻击性情绪。
(4)减少对他人的帮助和同理心。
(5)对暴力脱敏。
总而言之,具有暴力性的电子游戏的弊远大于利,需要适度、控制玩的时间。
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父母应在家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孩子玩健康的游戏。
06 减少攻击行为的方法
1.用非攻击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感受和告知他人,他们的行为是怎么影响了我们。
这点在《亲密关系》中沟通那一章也提到过,要多表达我们的感受。比如“你刚说的话让我很生气、很伤心”。
2.社会学习法。
(1)强化。忽略对方攻击行为,强化其非攻击行为。
(2)学习以非攻击方式解决问题的技巧。比如情绪控制策略等等。
(3)榜样示范和沟通技巧,积极地表达观点。需要注意的是,言语攻击也是攻击行为的一种。
针对攻击行为,除了用严厉的法律去惩罚,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改造我们的文化,去除那些侵蚀我们的社会毒瘤并重建我们的道德根基。
07 我的反思
1.书中有一个结论“电子游戏是绝好的老师。”
我觉得经常接触的事物都会对我们有巨大的影响,只不过有时我们没意识到、没发现而已。
2.关于书中提到的相对剥夺,我觉得也可以称作社会比较,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心里的不平衡、羡慕、嫉妒而引发的攻击性行为。
所以少与他人比较,多看看以前的自己,看看与以前相比,现在是否有变化,有进步。
3.媒体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少上网,多看书。
我真的觉得看书能让人沉稳冷静,而刷视频会让人焦虑。
4.少看负面的影视,回归现实。
我觉得看多了暴力影视会对认知和幻想产生一些影响,会幻想一些暴力行为和场景。
之前看了太多的悬疑剧,而被害人通常是女性,导致我有时会有被害妄想症。明明知道那只是小概率事件,但仍忍不住想很多。
5.书中提到2010年,100多名社会学家联名上述支持禁止向18岁以下的儿童出售电子游戏的法案,但最终被最高法院撤销。
让我联想起了前几天看的《正义的算法》中的案例,有时一个决策,对于个人和群体的利益恰好是对立的。
对某一些人是有利的,但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牺牲谁?牺牲哪一方?通常是由掌握话语权的人说了算。
所以有时真的很难说这个决策是否正确,但我们遇到挫折时,可以多从不同立场来思考这个问题。
08 我的想法
这一章提到了几点很有意思:
1.身形壮硕的男性在饮酒后攻击性明显增强,但酒精对女性和身形较小的男性几乎没有影响。所以要躲开那些醉酒的壮汉。——酒精和睾丸激素同时作用,所以对壮汉的影响更强。
2.有研究发现面部较宽的男性攻击性更强,更不值得信任。——这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以貌取人?
3.书中有一个问题:一些暴力性犯罪者想要摆脱持续的、破坏性的冲动,以及获得减刑,就需要被阉割,这样的要求应该准许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而且他们不再可能实施任何的性暴力,那么应给他们减刑甚至释放吗?
我认为要求可以准许,但不应减刑。因为睾丸激素对攻击性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并不能保证彻底杜绝攻击性行为。以此为理由减刑甚至释放,也太没有说服力了。
4.这两章都出现了“唤醒”这个词,解释起来有一点困难,并不是特别理解。
09 结语
一个单独的个案并不能证明什么,因为它不是科学研究,更好的方法是大样本进行研究。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不仅传递了知识,最重要的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训练了我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从而辩证看待事物。
我觉得看的书对我们的思维、认知有非常大的影响。之前参加2个活动,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言很有条理,逻辑性很强,从不同视角着手。主要是这个书写得好,让我受到了它的积极影响。
可能我爱深度思考的习惯也是受这本书的影响,以后也要多看这种高质量的书籍。
全文25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