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放下恐惧和紧张

我们该如何才能放下恐惧和紧张呢?这位朋友在提问的时候提供的素材不是很多,你说到在冥想。那时候就是看到了自己面对众人讲话嗯总是觉得很恐惧、很害怕,是因为曾经被吓到,然后也非常恐惧亲人的离世。我想因为你在提问中没有说到这个被吓到的情况,但可能我会理解为就是一般我们去讲这个被吓到啊,可能那就是我们真的是体验过一次创伤。我们在这个创伤里面呢,跟创伤连接起来的一个词就是创伤应激反应。

我们对创伤会有一些应激反应,这个应激反应可能就是让我们不是特别能够理解为什么自己在这样一个情境里会害怕。比如说我可能以前曾经在水边掉下去过,就是有过一个那样的一个溺水的恐惧,当然我没有真的溺水,可是那个恐惧的感觉却留在了我们潜意识里。

其实这个部分呢神经学家也已经在我们的神经系统去论证过,就是当我们对于一个事情真的有了一个达到创伤程度的这么一个过去,我们的脑回路会刻下这个印记。也就是说我们的脑部神经那可能在这样类似的事情上就会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那么简单来说,就是你曾经有一个走在水边溺水的经验,那可能你下次在水边你就会整个人就会紧张起来,你的神经系统就会发出这个指令,让你处于一个跟那次溺水相同的一个高度警觉的状态。

这是人那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是也会困扰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个创伤应激的一种反应同样也会困扰我们的生活。所以我想也许你的害怕和恐惧是和你过去的创伤有关的,包括现在你说恐惧亲人离世,我想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位亲人是不是担忧和你至亲的人会离世,但我想在这份担忧之前,可能在你过去的人生的历程里,或者在你童年的一些时候,你已经经历过一些亲人的离世。

而那个部分你作为一个孩子或者对于亲人离世产生的那种体验,也许不是你的心智能够承受的,超出了我们的心智承受的范围。这个个体可能就会受到一种创伤,这种创伤会形成模式,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恐惧和紧张。所以我想针对你的提问说,我怎么才能不恐惧和紧张呢?当然我们可以做一些相关的一些正念的练习,比如说你也有提到自己在做冥想,可是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重新去面对和处理当时造成创伤的那件事情,去面对我们内在的可能对于这些无法承受的部分,我们要去搞清楚。

关于我自我这个个体为什么会这么脆弱,我为什么会这么没有安全感,为什么会当时对于那样一个事情那么的害怕?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无法承受的部分是什么?那我。现在怎么去梳理,怎么去面对?我想这是一个这样的一个问题。今天第二位提问的是魏先生,他的问题是关于人际关系。他想问的是魏先生总是想逃避和别人的交往,比如说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他不愿意也不知道怎么和别人说话,经过了很长时间后才能建立一些联系。

另外,他和领导的关系也令他感到有些困惑。和领导认识很久了,也不能和别人一样随意的和他交谈,总是觉得尴尬。想请问小宽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大部分人或者说有相当的一部分人不是那种自来熟的人。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做自来熟,就是初次见面就可以非常开朗,可以打开自己。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需要和别人有很长的一个试探啊、交流啊,才能够真的建立关系,关系又需要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的徘徊才有可能深入,我想这是很正常的。就像我的课程中有一节讲的就是如何自信的去做一个内向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的交往模式都是不同的。用心理学的话说,有的人内心的防御比较强,有的人呢可能内心的防御比较弱。那么防御强的人也许就是那些在童年成长的过程中,在关系里。可能比如说你面对你的父母,你父母也不是。一个把自己能够打开的特别多的人,而且父母在对你的回应里,也许很多时候有让你受伤的地方。所以关系对于你的体验不是那么的安全,不是那么的舒服。甚至有可能呃你在关系中,比如说被原生家庭捆绑、被父母控制的太多,这个关系要挟了你很多。那么关系在你的心里投射下来的一个印记就是关系可能会让我受伤,关系可能会让我付出我自己,我得让读我自己的和界限。

那如果有另外一个人他原来在关系里没有这样的体验,在原生家庭里他过得很愉快,他和父母之间彼此有界限,父母给他的回应也总是不错的,既安全又不去控制它,当然这也是一个比较理想。讲话的说法。那我想对比这两种人的话,前者他自然就在他后来去建立新的关系的时候,他的潜意识就很难说。

我非常的渴望关系,我很想要很欢迎这个关系来到我的生命里。他一定是有一些打怵的,所以我们用这个角度去理解自己,我为什么防御比较多,我为什么不能那么快的敞开?我们在理智的部分知道,也许这个人是不错的,或者我们在理智的部分知道我们要和领导建立好的关系,可是我们在潜意识的部分往往不是这么想。我们在潜意识的部分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得搞清楚这一点,才能够去解决我们在关系中的问题。

我们搞清楚了,我们对。分析潜意识中的感受是什么,可以听,可以通过课程看文章学心理学,也可以更好的是去做一个个人的咨询。我们能够看到关系与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不能够和领导去很好地沟通,为什么我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时候,我似乎总想退、我似乎总想逃,我似乎总是不信任别人。首先理解在前,下一步才是去调整。我们如果连潜意识部分的这个动力都不知道是什么,我们的调整就是纸上谈兵,是在大脑里的,是在意识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