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婆媳关系?美国心理治疗师带你走出,伴侣父母带来的困境

文|弥小木

婆媳难题,千古难解。

萧红的《小团圆媳妇》里,原本健康的小团圆媳妇,虽不能说她最后的结局是婆婆造成的,却也离不开她婆婆的参与。前两天,看到一位网友,在网上讨论婆婆带给她的困惑。婆婆在她家,毫不避讳,面对近30岁的儿子,能当面换脱衣服,丝毫不觉得尴尬,而且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对儿媳有停不下来的挑剔。网友婆婆给她带来的困扰,已经严重影响到夫妻俩的生活。

婆媳难题,看似难解。但看过费孝通先生关于家庭关系的一段描述,似乎一切都明朗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

费孝通先生对家庭关系的描述,是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虽然时代在发展,但并不是所有人的观念都已更新。“本质”这件事,很难改变。婆媳难题,怎么解?《原生家庭·婚恋版》里有答案。

《原生家庭·婚恋版》,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最近的一部作品。说起阅读苏珊·福沃德的书,也是巧合。几年前在图书馆,随手翻到苏珊·福沃德写的《中毒的父母》,就被深深地吸引。

再到后来看她写的《情感勒索》,第一次了解到“情感勒索”的概念,回头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情感勒索”的现象还真不少,而且大多数人并不自知。当时既感慨于苏珊·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现象的精准描述,也感慨于现实中那样场景出现的高频率。

翻开手中的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苏珊·福沃德对于家庭关系的本质认识一如既往。在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里,苏珊·福沃德专门分享了,自己对于婚姻中伴侣的原生家庭带来的观察。在书中,分析了伴侣父母的5种不同类型,分析背后真正的原因,最重要的,还给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在《原生家庭·婚恋版》里,会看到很多别人的婚姻家庭故事,也会看到他/她们是如何应对的,这其中,当然包括婆媳关系。如果伴侣的父母行为也让你感到困扰,读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或许能带你走出婚姻中的迷境。

区分类型,有所了解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婚恋版》里,将伴侣父母分成了5种类型:

  1. 批评型
  2. 占有型
  3. 控制型
  4. 惹事型
  5. 拒绝型

虽说苏珊·福沃德给出了5种不同的类型,但一个人很难与某一种类型完全对应,有可能是5种类型中的两两组合,也可能是多种组合。比如批评型与控制型的组合,有可能会在同一个人身上看到,占有型、控制型、惹事型的组合。

了解类型有什么用?或许可以像教育心理学家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在《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分享的,面对霸凌者,可以退后一步观察他们,这样能做到更理性地了解对方。

面对伴侣父母,有时候和孩子之间的“霸凌”,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性。了解对方父母的类型,相当于退后了一步,更好地了解对方。

拨开迷雾,寻找原因

了解大致的类型之后,跟着苏珊·福沃德看看,在这些类型背后,让伴侣父母能一直做出干涉自己婚姻生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苏珊·福沃德分析了很多的原因,在这么多的原因中,有两点会在很多人的身上看到:

• 认为自己才对
• 是宇宙的中心

无论任何事,只要面对的是儿媳妇、女婿,不管怎样,对的都是自己。另一个原因,则因为在心底,天然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这个家的“绝对权威”。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打底,媳妇也好、女婿也罢,都需要自己这个做长辈的来“指点迷津”。

“指点迷津”的结果,不管是否占了上风,一定会有结局是,因为他或她的“参与”,会严重破坏夫妻俩的小家庭。有人会沾沾自喜做出的“贡献”,有人会陷于这样的方式“无法自拔”。除了感动自己,恶心的就是别人。

当然,“认为自己才对”、“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伴侣父母可能会有的原因之一。至于苏珊·福沃德还有哪些精彩的分析,《原生家庭·婚恋版》里有分享。

开始行动,改变现状

了解伴侣父母的类型,了解他们行为别后真正的原因,期待对方会主动做出改变?别天真了,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改变别人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而改变自己更容易。如何改变自己?如何将自己从伴侣父母带来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苏珊·福沃德在书中给了很实用的对策,总结起来,最受用的是以下三点:

1.改变观念

改变什么样的观念?最重要的是,放下期待。放下对自己、对伴侣、对伴侣父母的期待。不奢望看一本书,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立马就能改变现状。

不奢望当和伴侣父母发生冲突时,伴侣能第一时间,立场坚定地维护自己。觉得伴侣和自己的父母发生冲突,伴侣会天然维护自己?那是在梦境中。

绝大多数时候,伴侣会不分对错,无条件地站在父母的一边。所以,当和伴侣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放下对伴侣的期待,放下伴侣会站在自己这边的期待。关于伴侣站在自己对立面,该如何处理?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婚恋版》里,也做了分析。

了解伴侣父母的类型,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期待对方自发做出改变?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期待。一旦有了这样的期待,失望是必然的。

改变观念,放下期待,是让现状变好的第一步。

2.学会爱自己

如果深陷婚姻生活的混战中,更是要好好爱自己。爱自己很难吗?当你受困于婚姻关系里,长期被打压时,爱自己真的会很难。但爱自己又是容易的,比如每天对自己说鼓励的话,主动给自己一些独处时间。

有位刚成为新手妈妈的朋友,在孕期时,她就在家的对面,租下一间房。这间房用来做什么?用来给自己充电,给自己的心灵充电。后来,每当她觉得透不过气来时,就会跑到租下的这间房里,独自待着,不被打扰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段短短的独处时间,让她有更多的力量,重新去面对现实的生活。

好好爱自己,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当你学会爱自己后,会发现内心变得更有力量。

3.开始行动

伴侣父母带来的困扰,有费孝通先生分析的那样,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有苏珊·福沃德分析的原因。

不管是费孝通先生的描述,还是苏珊·福沃德更细致地分析,所有的症结,如果归结到一个词,都离不开“过界”。

没有界限,一团混乱。看苏珊·福沃德在书中,分享的那么多案例,都离不开“过界”的影子。

有了界限,你就自由。但是,就算你守住了界限,造成困扰的对方并不了解。那怎么办?去表达、定界限

表达你的困扰,表达你的诉求,表达你的界限,说出来。怎么说?贴心的苏珊·福沃德,在书中给了手把手的示范。当然,要是指望看看苏珊·福沃德的话术,就能照本宣科地解决困扰?那太为难苏珊·福沃德,也太为难自己了。

可以做的是,参考苏珊·福沃德的话术,对照伴侣父母的类型,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对方的表达方式。只有表达出来,对方才有改变的可能。不表达,对方一定不会大发善心地自我改变。当然,很有可能,你表达了,对方也不为所动。

让一个人从毫无界限到守住界限,这中间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你表达后,不管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最重要的是,由你来重新定界限。如果缺少底气,不如读一读苏珊·福沃德说的这段话:

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只有你自己能决定你的底线在哪里,但对所有人而言,有一个点是共通的:你必须找到阐明立场的勇气,即便你仍然感到没把握或是害怕。这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改变观念、学会爱自己、开始行动,是可以去马上实践的。如果你受困于伴侣父母所带来的困扰,不妨试试这三步。当然,还可以阅读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婚恋版》,说不定会有更惊喜的发现。

你的婚姻生活,原本就该你来掌控。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