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深度解析:忧郁与生命

(A:抑郁症患者 B:忧郁)

A:“自从我患上了抑郁症,快乐就离开了我。”

B:“有我的陪伴,不好吗?”

A:“你是谁?”

B:“我的名字叫忧郁,我们是朝夕相处的朋友。”

A:“我不喜欢你。”

B:“为什么呢?”

A:“我吃不下饭,是因为你;我睡不好觉,也是因为你;我身体憔悴,还是因为你。”

B:“很抱歉,让你有了不好的体验。”

A:“请你不要再打扰我了。”

B:“可是,我实在是于你有益的。”

A:“有你在,我的快乐就不在。”

B:“你的快乐是虚浮的。而我,却是真实的。”

A:“我不明白。”

B:“我来是为了唤醒你。”

A:“哦?说来听听。”

B:“你知道你出于哪里吗?”

A:“不知道。”

B:“你知道你的任务是什么吗?”

A:“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B:“你知道你的归宿吗?”

A:“我对这些不感兴趣。在我看来,这是哲学家们探讨的事情。”

B:“其实,它们离你并不遥远。你的生活、动作、存留都该从它们而来。”

A:“听起来好深奥。”

B:“告诉我,你每天想的是什么呢?你每天做的又是什么呢?”

A:“我抱怨命运对我的不公,我慨叹没有人可怜我,我逃避该做的事情,我把时间用在消遣上,我白天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我无端地向身边的人发脾气。”

B:“你如此地爱惜自己,你的行为是从你的里面发出的。在这样的地土上生长出来的快乐会是真实的吗?这样的快乐能带给你什么呢?依我看,不过是穷开心罢了。其实,你们并不具备快乐的根基。”

A:“听你这么说,我真的很惭愧......”

B:“我是击打你的杖,为的是使你得着智慧的心。孩子犯了错误,父亲教训了他。是他为自己的过错忧郁讨喜呢,还是嘻嘻哈哈、无所谓的态度更讨父亲的喜爱呢?”

A:“忧郁,因为他有一颗责备自己的心。”

B:“我是良药,尽管有些苦涩,却使你们更接近生命。”

A:“我真的很羞愧,我的确该为我的所作所为而忧郁。”

B:“回到上面的问题,孩子的父亲为什么教训他呢?”

A:“他希望他的孩子做正确的事。”

B:“什么是正确的事呢?”

A:“这......”

B:“如果根基错了,人还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吗?自己都不知道,又怎么能教导别人呢?

你们都是有问题的,你们里面没有真实。你们不知道你们出于哪里,也不知道你们去往何处。你们活在虚浮之中,为什么还奢求快乐呢?”

A:他低下了头。

B:“快乐总要强过忧郁。我是引路人。在你进入快乐之先,我倒愿你在我这里多作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