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说谎?

心理学与生活》摘录

第八章 认知过程

作者/ 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第二节 语言的使用

♥语言生成

★有关语言生成的研究既关心人们说什么——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人们选择说什么,也关心为了产生相应信息人们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图8.4 语言的产生

你如何向一个朋友描述这幅照片?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盲人,你的描述会有怎样的变化?

★听众设计 

*每当你产生话语时,你都必须考虑话语所针对的听众,以及你与你的听众分享哪些知识。

*合作的说话者所依赖的四条格言。在表8.3中我们给出了这些格言,以及一段虚构的交谈,这段交谈说明了这些格言如何影响语言生成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步骤。

表8.3 格赖斯关于语言生成的格言

*克拉克提出,说话者根据三个不同的证据来判断共同知识:

1.团体成员身份。语言生成者经常强烈地假设哪些东西可能是彼此都知道的,这通常根据双方都属于某个共同的团体来判断。

2.行动同现。语言生成者经常假设某些事件或行动成为交谈双方共同的基础,这些信息来源于双方稍早之前的交谈(或过去的交谈)。

3.知觉同现。当说话者和听者直接面对共同的客体或情境(光线、声音)时,就存在着知觉同现。

★言语执行和口误

*斯本内现象,指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中两个或更多个词首音的互换)便是以其名字而命名。

表8.4 计划言语产生过程中的错误

★当代语言生成理论试图预测人们的话语是如何逐渐呈现声音、词汇和结构的。

★关于结构,研究者常常检查哪些因素导致说话的人选择以某种方式,而不是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请看图8.5,如果要你描述这个场景,你可能会说:“小女孩被盒子中的小丑吓了一跳”,或者“盒子中的小丑吓到了小女孩”。为了理解说话者为什么选择某个特定的结构,研究者指出,说话者最近听到和理解的语言是这类因素。

图8.5 选择一个句子结构

你会如何描述这个场景?

♥语言理解

★歧义消解 

看一下图8.6。为了显示各个词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合乎语法的单元,语言学家经常用树形图描绘句子结构。

当可能存在不止一个意义时,先前的语境如何能让你从中确定一个?

图8.6 句子结构

语言学家使用树形图来显示句子的语法结构。A部分显示了句子“The cat is on the mat”的结构。B和C两部分显示了句子“The mother of the boy and the girl will arrive soon”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分析来表征。谁马上就到,一个人(结构B)还是两个人(结构C)?

*图8.7 歧义消解的脑基础

参与者在阅读平衡歧义或有偏歧义的句子以及匹配的控制句子时进行fMRI扫描。红色圆圈内的脑区在两种歧义下都更活跃(相对控制句子)。绿色圆圈内的脑区只在有偏歧义的句子下更活跃。

★理解的产物 

研究已经表明,意义表征始于一个基本单元,该单元被称做命题。所谓的命题是指话语的主要思想。

表8.5 语篇情境和推论

♥语言和进化

★人类语言的特点之一在于,人能够使用有限的单词表达无限的意思:你可以根据一些语法规则,如图8.6中所示,用你知道的单词组合出无穷多你所需要的句子。

★研究者认为,人类是唯一能够使用这样复杂的语言规则的物种。

★只有人类通过进化获得了产生和理解复杂语法结构的心理能力。

♥语言、思维和文化

在有些情况下,语言会对思维产生影响。

♥生活中的心理学

人为什么说谎,如何说谎?

当谎言较轻时,说谎的理由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比如,他们希望避免尴尬)。当谎言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时,说谎的动机则是为了个人好处。

★当参与者准备谎言时,负责计划和情绪的脑区活动非常强烈。

★病理性说谎者有更多类型的大脑组织参与活动,以便神经元之间彼此传递信息。前额叶皮层是大脑控制计划的重要部分,说明病理性说谎者特别擅长编造谎言。

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