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在晚上睡觉时,总是想这想那,大脑因此亢奋,不容易入睡。对此,有一个小诀窍:在我们思考时,会不由自主的皱眉,入睡前,把注意力集中在眉头上,关注是否皱眉,这样可以抑制东想西想,比较容易入睡。
02 之所以提到上面的例子,就是想说,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容易思虑过多,同样的,也有人敏感点很多,容易一碰就炸。
03 敏感点之所以多,是因为对自己真正的情绪缺乏足够的了解。
这种情况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点类似,很多经历过残酷斗争的战士容易陷入这种状况: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战场,稍不留神就可能没命了,为了活命,战士们要随时保持警惕,而有些战士的这种状态在退伍后也没有缓解(听到一些声音或看到一些画面就会反应过度),在其他人看来,自然是一种病态。
04 情绪化的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对情绪化的人而言,ta和世界并不是和平共处状态,而是一种对抗的状态,认为别人总是充满恶意、居高临下、敷衍了事、忘恩负义、狗仗人势、是非不分、瞧不起人等等。
很显然,情绪化的人随时在扫描外界的“负面”信号,不断的和自身的经历做对比,一旦发现“异常信号”(认为这是在针对自己发动攻击的信号),立刻就会炸毛。
有些人在陷入情绪化后,会难以自制,甚至会对绊倒自己的垃圾桶拳打脚踢,在外人看来这已经是病态了。
05 容易情绪化的人,总感觉别人在和ta做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对抗中的一份子,甚至于别人已经离场了,ta还在愤愤不平。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忍受烂人,而是说不要折磨自己,赶紧从这种环境中抽离,和自己和解,从情绪化的状态退出。
06 要想避免情绪化,先要找到自己的敏感点:别人询问我的成绩,是为了嘲笑我;别人询问我家孩子成绩,是为了炫耀自己孩子;别人批评我的一些行为,是瞧不起我;有人插队;父母教训我,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别人反复做出相同的事让我生气等等。
当这些刺激我们的事情发生时,我们要做到呆若木鸡,把这些刺激源从脑海里清除出去,这不是一种鸵鸟心态,而是为了避免激化矛盾,毕竟,情绪化的状况下处理问题,99.99%的可能性是搞砸。
07 此外,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关注自己,而不是别人。
当别人恶言恶语时,如果我们的焦点是我不开心/我受伤了,而不是对方瞧不起我/在攻击我,那么我们可能没有立刻还以颜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