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释抑郁症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认知模式理论,一个是社会关系理论。
认知模式理论
认知模式指的是一个人习惯用什么样的角度去收集、处理、储存信息。
比如同样是跟同事打招呼没有被搭理的例子,有的人会想这位同事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或者自己是否哪里得罪到他了;有的人回想,这位同事可能今天没有戴隐形眼镜,没有看到自己。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模式。
抑郁症的认知模式可以总结为“无价值、无助、无望”,即认为自己和所处的世界毫无价值、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现状、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
这种消极的认知模式也叫“习得性无助”。
比如一个小朋友长期生活在家庭暴力里,父母的忽略和冷漠,让小朋友在需要支持时得不到帮助,在做得好时得不到正向反馈,做得不好时还会遭受暴力打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导致习得性无助。
在成年人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遇到了不分青红皂白,喜欢羞辱批评下属的领导,怎么努力做好都能被对方挑出刺,尤其对人不对事,明明是小小的事情要被上升到人格攻击的时候,也会引发习得性无助。
在认知模式的解释方向中,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没用,对事情失去了掌控力时,认知模式就可能向抑郁症的方向转变。
认知行为模式学说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对抗抑郁症的,也就是认知行为疗法(CBT)。
社会关系理论
社会关系学说是把每个人看成复杂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人的特征都是这个社会网络塑造的。
上面我们说到的“无价值、无助、无望”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社会关系的看法,童年被家庭暴力的孩子可以看成是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扭曲。
比如校园欺凌就很容易引发抑郁症,有研究发现,被校园欺凌的孩子,会出现社交恐惧、没有食欲、睡眠治疗差、学习成绩下滑、记忆力变差等情况。
有时候,哪怕不是自己被欺负或孤立,是亲眼目睹其他同学被欺负虐待,也会引发抑郁。
社会关系理论对应的治疗方式是“人际关系疗法(IPT)”,通过改变被扭曲的社会关系,帮助抑郁症患者摆脱困扰。
如何挑选靠谱的心理治疗师?
心理治疗是为患者提供病理心理现象进行矫治性、康复性帮助。
心理治疗师必须是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或临床心理工作者,通过考试获得国家特定资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