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一种感受。如今不少公共场合的主播,不像是在表演才艺,更像是哗众取宠。
在他们眼里,第一批尝鲜者做出了成绩,觉得只要红了就能顺理成章地直播带货,甚至对直播的认知好像是,只要火了的人镜头一打开,钱就会自己来。
或者一些商家自己做的东西不行,也指望直播可以解决一切营销问题。
其实大家对直播带货已经渐渐失去兴趣了,主播们为了火不顾形象地博眼球,显然是不能“逆天改命”的,甚至还会带来一定的反噬。
有的人红了,但尊严没了
一位西湖边的主播彻底火了,这在抢流量的时代,她算得上达到目的了。她在西湖边架着手机,嘴里叼着鞋,跪地绕树爬行,只为征婚。这在游客聚集的地方,成为了焦点。但很可惜,这样做不会有什么意义。
如果主播后续是为了带货,那么她在第一步就给大家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当时西湖边的游客接受采访,无一不说影响到了自己,“西湖是杭州游客最多的景点之一,可以想象游客看到这种情形心里的不适感,这种行为已经算是影响城市形象了吧”“这女主播,没底线”……
大家对这种出格的直播方式都不太认同。的确,主播要出彩,得靠真实力,而不是哗众取宠。红了、火了是一种机会,但这显然已经是糊了、黑了。
但网上这类主播并不少见,有人以“反常”为噱头,一口一颗火龙果,尽显狼吞虎咽的丑态;有人在镜头前搔首弄姿,衣着“凉爽”,打法律擦边球。
这些作践自己的行为,无不是畸形的名利观在作怪。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把出丑当出彩,拿骂名当流量,坚信只要红了就能赚钱。
网红成为贬义词,他们“功不可没”
你永远想不到,如今网络上的主播为了红,能把自己的底线抛多远。在正常人看来,在公共场合不小心摔跤,仪容仪表有瑕疵都觉得没面子;一些主播却能够在全网“放飞自我”,不顾家人朋友的异样眼光,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事。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了一条视频,是一名女子在长沙黄兴广场光着脚爬行,前面还有一男一女拿着手机拍视频,看上去极其不雅。
也许会有人抱着猎奇心态点开,但长远来说,这类“作品”并不会被人记住,反倒只会被厌恶。
有些主播干脆投其所好,将目标锁定在某些特定人群,直播时刻意展示身材,在观众情绪高涨时甚至把饮料往自己身上倒。
这时候直播间里礼物与热度飞速提高,但是平台超管也会看到,基于对网络影响的考虑,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直接给予主播封号处理。
这些靠博眼球的主播,终归只会收到一堆差评,沦为笑话。
在如今,人的欲望容易与实力不匹配,总想一蹴而就。比如见惯了那些普通人通过网络走上人生巅峰,于是便觉得可以复制,甚至用非正常手段去实现,但结局并不美好。
流量能捧红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在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红的时代,“火了”真的是有百利无一害吗?显然不是,我们看到的成功网红,一定是他们在操纵流量,而有些人不惜代价想火的样子,不过是被流量操纵罢了。
这几天,网上火了一个“丁真快跑”的话题。原来,一个名叫丁真的帅气小伙,一夜之间火了,大家却不希望他成为网红。
流量来之不易,大家为何要让他逃跑?
网友发现,他爆火后被邀请到直播间,拘谨地坐在一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回答网友几个问题。其他的时间都在配合摄影师的“营销”——号召网友刷礼物,一个纯真男孩,仿佛就要沦为“电子宠物”。
他本身只是一个放牛男孩,没有任何准备,进入娱乐圈的结局恐怕只有被喷和收获一大把黑粉。接着就会被抛弃,像大多数被遗忘的网红一样,可他还能回到最初的生活吗?
这让我想到当年的小马云,他叫范小勤,在原本该读书、认字的年龄,“幸运”地进入了娱乐圈,被包装成成功人士的样子,出门有专车接送,好不风光。
而范小勤,也开始渐渐认为自己就是“马云”。但随着年龄增长,长相改变,他便慢慢失去商业价值,最终遭到“解雇”。
这时候他还能真正融入到农村生活吗?结局可想而知。所以,如果你还没有驾驭流量的实力,不能理智应对诱惑,那么“红了”对你来说可能不是机遇,而是悲剧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