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商路、横街” 这一西关核心区将要大变身

荔湾湖、恩宁路西关大屋……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西关的核心区,很快这里将迎来大变身。近日,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开始招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保护改善,以及公共空间活化与民生保障。通过“曲水——商路——横街”的三带连接,进一步构建老城发展网,全面整合文商旅资源。

滨水岸线改造意向图

广州西关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道,被龙津西路-恩宁路-多宝路及荔湾涌所环绕,是荔湾区14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项目场地北至逢源中约,东至龙津西路、恩宁路,西、南以原荔枝湾涌支流(昌华涌)为界,包括昌华苑社区、西关大屋社区部分区域。项目总用地面积6.06公顷,其中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4.84公顷、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1.22公顷。另依据荔湾区北片道路品质化建设需求,拟将黄沙大道、粤南大街道路整治工作纳入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项目。

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位置图

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保护改善,主要包括建筑本体保护、室内整饰改善、施工期间保护方案、结构加固、外立面照明工程、建筑物活化利用、历史环境要素保护;第二部分为公共空间活化与民生保障,其中公共空间活化包含立面整治、公共空间节点、停车设施改造等;民生保障包含片区联动、基础设施优化、服务设施优化、街区环境整治、建筑本体整治等。

作为广州西关的核心区,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场地内部以居住用地为主,沿恩宁路、龙津西路、多宝路为沿街商铺,街区内部设有幼儿园、养老院、街道办等公共设施及少量商业设施。此外,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主要为卖场、零售快餐等地段产业,功能较为单一。加上公共开放空间、文化展示空间,岭南建筑风貌等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足,使得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虽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导致商旅文发展缺乏联动,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本次项目有助于通过空间环境的整治,构建符合总体发展定位,着力沿昌华横街、昌华新街打造文旅体验带,沿河涌构建滨水休闲带,丰富用地周边沿街商业街道业态及特色,充分提升街区活力。

改造项目鸟瞰图

活骑楼、优社区、创体验充分提升街区活力

项目的总体定位是:西关文商旅活力提升带的重要节点。文商旅活力提升的创意节点、水陆线性廊道网的连接节点。

活骑楼:丰富用地周边骑楼街等沿街商业街道的业态及特色。

优社区:优化社区公共空间结构,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

创体验:在居住社区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适当兼容文化展示、艺术设计、茶饮轻餐、休闲体验、创意零售、特色民宿等功能,充分提升街区活力。

规划结构为:“曲水——商路——横街”的三带连接。

曲水:昌华涌—荔湾湖、永庆坊的滨水景观带;

商路:恩宁路—龙津西路—多宝路的沿街商业带;

横街:以昌华横街为主轴的历史街区文化体验带。

公共空间改造示意图

根据街区内建筑物保护级别、价值及保存状况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其他非保护建筑为“四类、五类”,不同的保护整治措施。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建筑,分别采用不同措施。

整体功能活化策略以打造复合业态体验为思路,以慢生活·新文创为主题,分别针对商业街道和历史街巷两大空间载体。商业街道丰富业态和特色,吸引年轻人消费创业。在新文创方面,链接恩宁路广府文化沉浸式体验街区的非遗手工艺坊,打造和完善从非遗技艺、实践体验到产品销售的文化产业;在新经济方面,发掘多元高质量生活轻餐饮,打造西关特色餐饮经济。历史街巷打造内部怀旧新餐饮、文化创意互动产业链。利用街区历史建筑遗存与“半岛型”滨水空间,发展文化 展览与参与式市集活动,营造静谧氛围发展文创产业链条,创建新生活模式。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一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