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争议之下,不同的情况已经出现

这次疫情防控放开过于突然,为了放开也没有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放开发烧感冒药的管控,允许老百姓自由购药。

在放开之后,由于感染人数和用药需求的增加,我们看到了各种药品涨价风潮以及人们的恐慌,还有医院医护大面积感染,就医的人越来越多。

而我们的疫情高峰还没有到来,挑战仍然在后面。

如今我们看到了一些院士的离世,他们也许是由于高龄,在这个冬天生命自然终止。哪怕有一点伤风感冒,有一些老人也不一定能够扛不过这个冬天。

这几天去世的人当中,有40岁的著名演员、68岁的鲁迅文学奖得主、63岁的著名画家。新冠来势汹汹,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呀!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青壮年和小孩的离世,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一些意外。

近日,四川建院一名32岁博士王腾因感染新冠病毒后担心家人被传染,就独自一人居家隔离,突发高热昏厥不幸离世死亡,真的是太不幸的消息了啊!

前几天贺州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徐某萱13日检测是弱阳,感染新冠,17日早上突然翻白眼、突发高热惊厥抢救无效死亡。

他们身体健康,不属于危险年龄,他们的离世或许说明,这个病毒对人造成的伤害在总体规律之下,也有一些意外。人体太过特殊,每个人对病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就算是感冒也会有一定的概率造成人重伤或者死亡。

而在放开之后,南派的专家与北派的专家意见并不统一。


因为从目前能够感受到的情况,北方病毒的毒性似乎比南方的毒性要大。而北方气温较低,一部分人也容易感冒,二次重叠对人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也有很多人说,在冬季选择开放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许明年春暖花开放开,时机更合适。

但这个病毒,在开放之前,已经很难控制,疫情数字在各地不断暴涨。每天全民核酸检测,也是一个巨大的财政消耗。

就算如此,这个病毒传播力极其强大,一个人可以造成约18~21个人感染,这是一个指数级的传播,千万人口的感染只需要6轮。过去的封控老办法已经难以阻止病毒的发展。

三年的严格防控,各地的乱象频出,以这种老手段,把人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区域,已很难做到。管控下群情汹涌,放开的群众呼声越来越高。

这次防控放开非常突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其中最基础的一点,就是奥密克戎确确实实传染力太强,而致病力相对很弱,这样的话,就具备了放开的条件。

但这种放开显然是会有一些代价的,无论这个病毒致死率有多高,只要有一定的比率,就会有人离开。

放开之后,城市的大医院超负荷运行,而住院的绝大部分都是老人。



而阳康之后,北京的核心商业圈王府井,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