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翻车”,网友怒斥:做爱国生意、为流量无底线,狼子野心

司马南在网上颇有人气,他的每条动态点赞量都高达上万,他的每个观点被人赞美和推崇。

自从他在网上声讨联想,和柳传志正面对抗后,他仿佛化身为正义使者,成为了对抗资本和不合理情况的代言人。

他怼过莫言、批评过杨绛,直到他将批评的对象转移至“拿中俄历史说事”的人,称应将这些人“格杀勿论”。这一言论,激起网友内心愤慨,司马南突然“翻车”,各种恶评纷至沓来。

其实,司马南是个争议性较大的人,有人拥护,有人嘲讽,但第一次有如此大规模的讨伐之声。司马南或许真该反思自己了。

有网友怒斥司马南为老汉奸。

汉奸这个词毫无疑问是贬义词,指出卖国人和国家的人。

对司马南颇有微词的人认为,司马南在和平年代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批判者,在战争年代,就是赤裸裸的汉奸。

汉奸通常是两面派,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汉奸是墙头草,哪里吹风往哪里倒。他们不论事实,没有真正的观点,更不会有屹立不倒的信念,他们心中只有利益。对自己有好处,背叛曾经信誓旦旦的诺言,那也是家常便饭。

网友对司马南用尽难听词汇,还称他“为了流量,连脸都不要了”。

言外之意,司马南为了博取流量和关注,毫无底线蹭热度,不顾良知评论与发言。在他批评莫言和杨绛的时候,有人就说,司马南是谁有热度就蹭谁。

还有人这样评论司马南,“一句格杀勿论彻底地暴露了夹头心怀叵测的狼子野心”。

“格杀勿论”这个词太过激烈,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任何场合使用这个词语都不妥当,还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这个词戾气太重,对生活在同一热土上的同胞宣传这种思维,让人的确胆战心惊。

还有人说,“早就发现这家伙有问题了,这家伙就是反人类的主要组织者”。

“反人类”这个词有些严重,司马南是个矛盾集合体,所说和所做相互对垒。他所批评的却是他已经做过的或正在践行的。

但一码归一码,他应该还没有到反人类的高度,只是混口饭吃罢了。

还有网友称他是在做“爱国生意”,这个意思大家都懂,“爱国生意”似乎也不止司马南在做。

以上是网友的一家之言,这是他们对司马南的个人看法。

自从他说出“格杀勿论”这样的词汇时,确实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极度反感,“翻车”已是名副其实。

司马南走到如今,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司马南确实有才能,善于把握风口。

在自媒体的浪潮来临时,他从传统的“打假斗士”转型为自媒体从业者,深谙自媒体成功窍门,凭借突出的口才,在自媒体从业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强大竞争态势下,一骑绝尘,拥有了上千万粉丝,卵化了多个账号,赚得是盆满钵满。

司马南和胡锡进属于相同职业的从事者,以评论热点事件、热点人物为生,这是他们养家糊口的“杀手锏”。热点出现,司马南大显身手的时机就来了,他乐此不疲,喜欢在网上抛头露面。

即便在前段时间,他已经被全网禁言了多天时间,但账号权限恢复后,他仍活跃起来,在网上频繁发表意见。

我可以理解司马南,但很难真正支持他,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无法欺骗自己。我想,不少人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我们的本能会反感言行不一,唯利是图的人。

他曾经对“漂亮国”的大肆批判,对在国内赚钱、国外消费现象的抨击,但他被亲戚“忽悠”而在外国购房,老婆孩子在国外学习生活,自己在国外努力赚钱。

司马南的实际情况正是他在网络上大张旗鼓地声讨的对象。这种矛盾,司马南夜深人静时,是如何说服自己安然入睡的呢?

他口口声声谴责亲日、亲美的人,但实际情况是,他曾经大力赞美日本,乐呵呵地穿着和服,和不同肤色的外国人合影留念,大为快活。

他曾批评联想有问题,甚至实名声讨联想。在网上不断发起舆论攻势,挑起网络纷争,树立对立面,激发网友的肾上腺素,浪费网络资源。

真正做实事的人,将手中握有的联想是非的证据直接上交,交给法律途径来解决。在网上发起口水论战,意图引导舆论,是对法律的亵渎。

这些前后的反差,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我无法说服自己相信这个人,我感到这样的人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可怕性。就像一个人对着你微笑,当面夸你的人,转脸一副凶狠的表情, 背后恶语相向。

评论需带着良知和善念,理性和思考力,不能只有立场,毫无个人观点,也不能想着左右逢源。

司马南不缺理性,也善于思考,但似乎缺少点真诚,多了些迎合与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