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管理应该如何向日本、美国、德国学习

我们公司是一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配套性质的加工企业,其中60%的销售是面向日本、美国、以及德国、瑞士等欧洲企业;公司经营中每年都会接待来自不同客户、第三方的体系审核;市场的机遇使得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扩产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每年的反复的稽核、认证、内审等,也使得公司处于持续的学习中,接纳着不同客户的要求、知识输入。作为个人感觉学习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今天有空侃两句这方面的内容,错了别追责即可。

稽核、内审基本上都跑不了流程管理、现场管理、持续改善等,有一段时间,坐下来仔细想想,发现不管是稽核认证、还是管理完善,基本上都是在向别人学习,将别人的经验、体系、管理等输入到自己的企业,当然有些是强制的,有些是企业自愿的。

向日本学习

不用犹豫,那就是丰田生产,也被称为精益生产;一个丰田生产模式的精益屋,基本包括了所有的现场管理所有工具,或者说懂了丰田模式,精益生产就懂了80%以上了;现场5S、看板、防呆防错、JIT、自动化、单件流等都是精益的经典工具;也可以看出向日本学习,学得就是精益管理,进一步就是现场的管理,从基础的现场5S开始,注重现场的重要性,也许最初可能日本的地方太小或者不能像欧美企业大批量生产的原因,日本特别注重现场的效益,而不能坐在办公室管理,只能在单位时间、面积上要利润;俗话说蚊子再小也是肉,小企业能节省,大企业盘子大能省的就更多了,何况有丰田帮我们整理出来的一套工具给我们使用呢。

向美国学习

当然是学习流程,当然不是说流程是都是美国的,但或者可以说是美国公司用得最多、最熟、或主流的;工厂质量管理也许此前是注重产品的结果,但后面慢慢地注重变得注重生产的过程,可以看看以前QS9000TS16949、质量的发展等,控制过程、梳理流程成为主流;再看看我们公司的文件结构,一阶的质量手册、二阶的管理流程、三阶的作业办法,都在讲做事的流程;每次培训,老师都是牵着乌龟上场,然后分配各部门圈养,稽核时,又将乌龟牵出来,看看长得怎么样。就是六西格玛改善也是按照DMAIC的流程在进行;做事先讲方法,再看行动,方向对了,就成功一半了。

TS16949的五大文件

乌龟流程图

向德国学习

德国在我的印象中的标签是工业发达、自动化程度高等,要学的也就是其自动化;如果上面向日本、美国学习的内容是企业、行业自己发展、完善经验积累的话,德国工业自动化就具有国家级战略的性质,也就是有国家机构给企业站台了;我们常说的德国工业4.0,就包括了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高度自动化是工业4.0的重要特点;这里也普及一下工业4.0,最少当初我接触时,就不懂查了好多资料才逐渐了解了德国工业4.0是什么;一般认为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智能化时代,即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德国工业4.0》是在2013年提出,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被德国政府列入国家战略的一个项目;与之对应的是,2015年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与其衔接。

工业4.0的特点

自动化+智能化

总之,我们学习工厂管理,已经无法摆脱这些内容了,日本的精益、美国的流程、德国的自动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逃不掉的”发展促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