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四平城区的两条河——看朋友抖音有感

最近,有朋友@歆月发了有关四平南、北两河的情况,拍的视频真的很好,本想在留言中写一下关于两河的事,可写少了说不清楚,多了在抖音上留言也不太合适。觉得还是应该查一下有关资料,详细地说明一下。

有朋友在抖音留言说:“南北两河是四平的母亲河。”有人反对说:“四平没有人家,建了火车站,才有人来居住。“

其实,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四平城区没有大河,只有属于辽河水系的招苏太河流域几条小河,主要就是南北两河。

先说说北河,北河我们都管它叫条子河。其实,这一条河的名称并非统一的,在上、中、下三游中,名字是不一样的。市志上说北河,也就是条子河发源于梨树县石岭乡蓝家沟,自东向西全长近八十公里,沿四平城区北山南经过下三台、河夹信子、长发、城东、到三道林子、大红嘴、条子河等村,在平西乡新发村的四门张家屯,经辽宁省昌图县的白山村注入招苏太河。人们习惯称上游为红嘴河、中游为北河,下游才是条子河。

再说南河,南河原名叫蔺家河,发源地也是梨树,即是哈福公社陆家沟,全长十九公里。在进入市区注入条子河上游,在河夹信子村向南分出支流,与来自塔山水库的河汇合,绕城区南侧自东向西流经老城、平东、勤富、海丰村等,在条子河火车站附近再次归入条子河正流。



上述两个河流的描述抄于《四平市志·自然环境·第四章水文·地表水·一、河流篇》

过去也曾经看过,一览过。今天因打字才细细看完。有疑问的是,南北两河源头形成河流后,曾经相汇成一条河,这里没有注明相汇一段有多长。但却分头表述各自的源头。真的不知道是不是相汇的那一段流水是非常泾渭分明的,一半是北河的,另一半是南河的。说句笑话。

当然,现代技术先进,河流走向在空中一拍照非常明确。在过去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比如说北河,在河夹信子一段以前是叫“信家河”。就是因为信家来开垦荒地后,把自己的家建在了两河夹硍地方,这才把自己的屯子叫河夹信子。之所以叫河夹信子,就是在信家河向外分出一个支流。以前我写过文章是这样表述的:“下三台修水库处三面环山,上游有一条小河在群山中蜿蜒流过。这条小河当时不知是什么名字。后来,得知那一段河叫信家河,而从市里到到下三台路过一村子,名叫河夹信子。在河夹信子不远处有一分流,这分流的小河水流到四平南边,注入了四平南的一条叫蔺家河小河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分流,而村子建在两河夹硍上,所以村子名才叫河夹信子的。”

当时就是没有仔细琢磨,以为蔺家河上游还另有源头,所以,才说分出的支流注入了蔺家河。这是不对的。而分出去的支流就是蔺家河,也就是南河。

以前没有下三台水库,从两河分岔以上部分原来叫什么名字,也就是两河共有的一段河流,不过当地老百姓肯定有自己的叫法,市志里头没有采用。也就是水库的上游是什么名没有记载。这说明下三台水库相当于有两个源头,一处在石岭子,一处在哈福。两段河流在什么地方交汇,没有记载,咱也无法探源。特别下三台以东都是柳条边里,属于清朝封禁之地。

现在也可以把水库当成两河的源头。


旧社会时,有这样的说法,“南有蔺家河口,北有信家河口,来往行人皆靠摆渡。“这是肯定的了,当时的河水面可能很宽,没有桥只能靠摆满。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年还有一面城古城,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了。把两河当成母亲河未尝不可。因为,在建四平铁东”四平街新市场“之时,在现在的铁东一马路上还是个大濠沟和大土棱。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未或四十年代初,成立统一的四平市时,大土棱才推平,大濠沟才填平,成为市内的道路。所以说,早些时候并非只在条子河火车站并入条子河。而在铁东的南河即蔺家河与小红嘴河就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