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消防员 | 热射病 | 紧急救助措施

一、热射病与中暑的区别

中暑是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后,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一开始体温正常或略升高。核心体温持续上升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如不及时干预可逐渐发展为昏迷伴四肢抽搐,严重时可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体温调节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并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二、热射病典型的三种表现

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时发病。常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危及生命。热射病三种表现是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高热患者一般表现为体温超过41摄氏度;无汗患者会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呈现潮红或者是苍白;患者周围循环衰竭时会出现紫绀,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一般可以表现为全身肌肉的抽搐,患者呼吸浅而快,后期会呈潮式呼吸,如果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会有一开始瞳孔缩小,后期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是消失;另外由于患者出现了深昏迷,可以出现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的衰竭、消化道出血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三、立即降温及时就医

迅速将热射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下躺下,头稍垫高、脱去病人的衣裤,用纸扇或电扇扇风。同时用冷水擦身或喷淋,以加快病人体内热量的散发。有条件的可用酒精擦身加散热。也可将冰块装在塑料袋内,放在病人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若无电扇冰块等降温条件,也可将病人直接浸泡在水之中降温,救助者始终保持病人头部露出水面,以防病人溺水。上述降温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只要病人体温下降并清醒过来即可。为避免皮肤很快冷却引起皮下血管收缩,妨碍体内热量散发。救助者还应不时按摩病人的四肢及躯干,直至皮肤发红,以促使循环血液将体内热量带到体表散出。

热射病患者无意识时喝水反而容易引起误吸,这时候可能会导致呼吸道的梗阻,形成新的肺炎,不主张,但是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这样的情况适当补充水分还是有帮助的。神志清醒者,可喂以清凉饮料、糖盐水及人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清热解暑药。

若病人昏迷不醒,则可针刺或用手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位于鼻唇之间中上1/3交界处。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上方约5厘米处以及合谷穴,即虎口等。促使病人苏醒。出现呕吐的,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高烧不退或出现痉挛等表现的病人,在积极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应将其尽快送往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