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式学校,好友沉迷网游 初中生暗访黑网吧并举报

好朋友沉迷网游小伙伴调查黑网吧

对于两个刚上初中的小男孩来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冒险多次,暗访调查黑网吧呢?

小康说,早在他们读小学4年级时,这一带就兴起了黑网吧。今年他们上初中后,慢慢发现共同好朋友乐乐(化名)“变了心”—让游戏迷了心智。

“我们三个都是花园小学的同班同学,关系最好了。”小康说,他和乐乐、小林是发小,在班里也是最好的朋友。上小学时,3人天天都黏在一起。

3个小伙伴的成绩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上初中后,虽然3人分开了,但关系还是很好,周末也经常聚在一起。

小康说,初中读了一年,他和小林渐渐发现,乐乐变了不少。“反正跟我们不一样了,总觉得没有以前那么有话聊。”

小康说,三人见面时,乐乐时常会聊到网络游戏的话题,而且情绪非常激动,说个不停。

“两个月前,他还邀请我们去网吧玩一种叫《穿越火线》的游戏。”小康说,因为初中的学习任务远比小学课程更加繁重,月考、中期考试让他们无心玩耍。

但每当3人坐下来聊学习时,成绩不佳的乐乐总是刻意回避话题。


看到小伙伴成绩一天天下滑,无心上学,小康和小林开始为好朋友着急。“我们没有恶意,只是不想让他变成坏学生。”小康告诉记者,他和小林心里都清楚,乐乐就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才让成绩直线下滑。

作为好朋友,他们虽然旁敲侧击地向乐乐提过醒,但似乎都没有起到作用。

为了保持这份难得的友谊,两名小伙伴没有选择向乐乐父母告状,而是匿名拨打了重庆晚报热线电话,希望能够将黑网吧取缔,让乐乐不再沉迷于游戏。

麻将馆藏黑网吧

老板娘警惕性很高

前天下午2点,在小康和小林的带领下,记者佯装网民,走进花园新村社区嘉兴苑一家麻将馆。沿着房间里木楼梯向上走,推开一扇木门后,记者跟随两个男孩走进里屋。

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地上有凌乱的网线,墙壁上摇摆着的风扇,满屋烟雾缭绕。

一根长条凉椅上坐着几名少年,其中两人嘴里还叼着香烟,吞云吐雾地盯着电脑。


房内共6台电脑,每台电脑前还站着几名少年在围观,情绪激动时还拍手叫好。

电脑显示器上闪现着暴力游戏的画面。记者向屋内中年女老板问是否有机位,女老板说:“位子已经满了,等一下。”

或许是女老板看到记者不像未成年人,瞬间提高了警惕。她站在记者身后,没再坐下。

记者开始在打游戏的少年旁观察,借机询问情况。但女老板一直在记者身后紧盯,并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记者也观察到,黑网吧门外还站着一名红衣中年男子。当记者从网吧出来后,步行了近千米距离,中年男子故作打电话,紧紧跟在记者身后,直到记者驱车离开。

通过重庆晚报摄影记者的暗中拍摄,记者发现,在嘉兴苑家属区附近很多底楼门面外都有一人,站在半遮掩的卷帘门下,一有小孩靠近,把门的人便四处张望一番后,将人招呼进去。

昨日上午,重庆晚报记者再次来到嘉兴苑居民区,发现暗藏在麻将馆里的黑网吧仍然在经营,立即向花园新村社区民警、龙溪工商所反映举报。

但当执法部门赶往居民区不足1小时里,小区内的麻将馆、小卖部竟都拉下卷帘门,不再营业。

昨天中午,龙溪派出所民警、龙溪工商所执法人员,赶到涉事麻将馆敲门,但房内无人应答。

“这里很多居民都反映过黑网吧问题,我们查处难度很大。”负责花园新村社区的王警官说,早在两年前派出所就接到举报,并联合工商所多次查处黑网吧。

但因为黑网吧老板警惕性极高,很多次都扑了空。“现在就是我们穿便装,他们都能把认出来。”由于黑网吧及时关门,抓不到现场,办案民警也很无奈。


龙溪工商所执法人员龚女士也表示,嘉兴苑小区居民楼暗藏黑网吧是老大难问题。

前年至今,他们已对该片区黑网吧查处不下十次,并收缴电脑。

但查处后,一些居民仍会重新购置电脑,悄悄在居民楼里再次营业。

龙溪派出所和工商所工作人员均表示,他们希望周边居民能积极提供线索及证据,争取早日彻底取缔暗藏在该小区内的黑网吧。

监管部门家长双管齐下

怎样避免孩子沉迷网游?重庆市协和心理咨询所所长谭刚强表示,有效取缔黑网吧,需要监管部门及家长双管齐下。

除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不容小视。很多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是因为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

加上成绩不拔尖,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至网络,寻求减压。

另外,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又害怕寂寞,而在网络游戏中往往可以成为英雄、大哥,这就为生活中成绩差,与家人关系不和找到一个宣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