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春
一、
碧海苍茫白浪翻,岛影缥缈烟波间。八仙过海传神话,蓬莱瀛洲即长山。
二、
鸦片战争硝烟散,列强经此驶炮舰。锁钥京津建要塞,为防敌寇再侵犯。
三、
为筑长城拼命干,码头坑道流血汗。寂寞饥饿寻常事,狂风巨浪交通难。
四、
潮落潮涨拍海岸,官兵几代苦为伴。荒岛如今成乐园,长山精神世人赞。
内长山列岛共有三十多个岛礁,南部成群,数量较多,北部成列,岛数较少,整个岛群位于渤海海峡中南部,是渤海和黄海的海上分界线。岛陆总面积五十六平方公里,海岸线长一百四十六公里。主要岛屿有南长山岛、北长山岛(长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庙岛等,其中南长山岛最大,陆域面积为十三平方公里。
内长山列岛风景秀丽,奇礁异石众多,素有“海上仙山”之称。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就在这里。长岛还有著名的传说,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
内长山列岛南与蓬莱阁相望,北同老铁山对峙,面对朝鲜、日本,背依北京、天津。各岛之间形成了老铁山、长山、庙岛等九条重要水道,是出入黄、渤海的必经之路,内长山列岛作为扼守海口的天然要塞,是祖国海上的东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为渤海“钥匙”。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七次路经长山列岛,闯入渤海,进犯京津。
据彭德怀大事年表记载,1954年5月—7月上旬,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勘察南起连云港,北至长山列岛的海岸、岛屿、港口地形和国防工事。不久,中央军委确定组建正军级海军内长山要塞区。将刚从朝鲜战场归来不久的英雄部队78师整建制移防长山列岛,划归新建的内长山要塞区。
内长山要塞区组建之初,数万官兵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争分夺秒地建码头,打坑道,修道路。经过几十年的流血流汗,许多岛屿都已挖空,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海上钢铁长城。
长山列岛人员进出,战备和生活物资补给,都需要船艇。海运部队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
经过军地多年建设,现在的长山列岛已经成了海上乐园,旅游胜地。当年曾跟随父母在长岛生活过的军人后代们,也从各地汇聚到一起,重返长岛故地,追思父母和先辈们艰苦奉献的业绩,寻访自己早年生活学习工作时的踪影。
照片资料源于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