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2022年11月02日18:24:18 资讯 1874

战友美文·往事犹忆】我(郭 磊)佩服汤华中老院长的“执着劲儿”[赞][玫瑰][笑]他把荣成老家的龙口河、龙门山探究的明明白白[赞][谢谢]而且动情的说:我因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优美的山河而感到自豪——龙口河,我的母亲河!龙门山,我的父亲山[谢谢][心][作揖]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龙口河与龙门山

——荣成的母亲河、父亲山

图文/汤华中

在荣成市埠柳镇汤家村正南方向,横垣着一条东西走向绵延几十里的山脉,这就是荣成市境内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伟德山山脉。发源于伟德山西部一带的河流,南麓西流经桥头汇入石家河,北麓西流经河北吴家村南汇入石家河入海。其中,北麓几支支流中,有一支流是见诸史籍的,它就是富有丰富传说的龙口河。而与龙口河密切相关的,还有龙门山。道光版《荣成县志》山川卷记载:“龙口河,城西四十里,龙门山后,悬崖瀑布下注石窟,名曰龙瓮,阴雨吼声如雷”;“龙门山,城西四十里,上有石洞”。《登州府志》也有类似的记载:“龙口河,在县西四十里,发源龙门山,即瀑布下流”;“龙门山,在县西四十里,上有石洞,山后悬崖飞瀑下注石窟,阴雨吼声如雷,名龙瓮”。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发现以下信息:

一是龙口河处于龙门山后。

二是龙门山上有石洞。

三是龙口河水形成瀑布下注于石窟,名曰“龙瓮”。

四是龙口河有一个奇特的自然奇观,那就是“阴雨吼声如雷”。

关于龙口河,我是极其熟悉的,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从小我就在伟德山后搂草挖野菜。龙口河虽然只是发源于当地人称之为伟德山诸峰之一的的双顶子山后,属于一条支流,但却流传着令人神往的优美传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龙口河的中游北岸一宽大的石硼上,凸起两条弯弯曲曲的石线,宛如两条游走的蛟龙,石龙蜿蜒前行,龙首正对河道。汹涌澎湃的河水沿河道向西奔腾而下,突然北拐,在完全是石质而陡峭的河床上倾泻下注,形成道道瀑布。水流最湍急之处就是被《荣成县志》和《登州府志》称之为“龙瓮”而当地人称之为“龙池”的上方。咆哮的河水从龙池上方倾泻而下,冲入龙池。龙池里,河水翻滚,深不见底,色彩斑斓,几经回旋后又流出龙池,顺着宽阔的河床扑向山下平缓的沙质河床,奔涌前行至汤家村南,与孔家河合流后向西,又与宋家店河汇合,偏西北流经官庄,至河北吴家村南,与石家河合流,经蒲湾村西入海。在龙池的上方,还依次散布着被当地人称之为“龙锅”、“龙碗”、”龙筷”“龙箱”等天然奇观。

据说,两条石龙原本是有龙首的,因龙口中含有宝珠,被识宝的南方蛮子砸碎龙首取走了宝珠。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龙首部位确实有人工凿切的痕迹。更为神奇的是,每逢阴天天欲下雨,龙口河水便隆隆作响,周边八九里内均能听见,正如《荣成县志》和《登州府志》记载的那样:“阴雨响声如雷”。长期以来,居住在龙口河附近的村民只要听见龙口河隆隆作响,便知天要下雨,纷纷抢收地里的庄稼或收拾晾晒的粮食。俗话说:水滴石穿,此话当真不假。龙口河水量大时,湍急的河水将河床的石板冲刷得光滑无比。水量较小时,河水便顺着河床最低处细水长流,时间一久,在龙池的上方,竟冲刷出一条宽约五指、深约一尺的沟槽来,涓涓细流顺着沟槽流入龙池,虽没有水量大时那样壮观,却显示出它的柔婉与娇媚。

在龙池下方平缓的河床北岸,还建有一座小庙,里面供奉着龙王和蚕姑。蚕姑是山里养蚕人供奉的仙姑,每年阴历七月十五,养蚕人便前往拜谒,祈求蚕宝宝健康生长、蚕茧丰收。龙王则是人们祈雨时拜谒的。如久旱不雨,村人们便摆上三牲,焚香祈告,请龙王爷布施甘雨。如果“祈雨法”不灵,人们便采用“激雨法”迫使龙王降雨,方法是:选派7名寡妇到龙池洗澡,故意将水弄脏。许是龙王嫌女人们弄脏了龙池里的清水,便布下大雨冲刷龙池,于是,人们“激雨”的目的便实现了。或许是龙王因此愤怒而发出巨大的吼声,所以每逢要下雨,龙口河就出现了“阴雨响声如雷”的奇观。

当然,这都是民间传说,而且传说的活龙活现。而下雨前龙口河水隆隆作响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因为我就是伴随着龙口河水的隆隆响声长大的。小时候,我不明白河水作响的原因,上学后学了一些自然知识,我自认为可能是下雨前气压变化的原因:气压越低,声音传播得越远。可惜的是,“阴雨响声如雷”的奇观多年不见了。有人说是人为破坏了风水所致,因为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组织在石龙处修建龙口河水库大坝,因为担心“龙翻身”顶垮大坝,先是将龙身打碎,然后在上面建起大坝,将石龙压在了大坝之下。从此,“阴雨响声如雷”的奇观消失了。我倒认为,这一奇观之所以消失,一是因为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减少,二是因为大部分雨水被水库拦蓄。

提到龙口河,就不得不提与龙口河紧密相关的龙门山。龙门山只见诸《荣成县志》和《登州府志》,荣成市不夜村孙德耕于1928年编写的《荣成乡土地理教本》中也提到龙门山。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孙德耕地理教本

可是当我向居住于龙口河附近的村民们打听龙门山的位置时,他们却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从未听说过龙门山这个名字。

这就奇了怪了,难道《荣成县志》和《登州府志》以及《荣成乡土地理教本》记载有误?

的确,作为同是居住在龙口河附近的我,也从未听说过龙门山。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龙口河的主发源地位于汤家村东南方向的大石岭前、伟德山诸峰之一的双顶子山后,而且这一带的山脉也并不存在什么“石洞”。倒是与汤家村邻村的宋家店村南山上有一个石洞,当地人称“老虎窝”,有人进去过,洞很大,也很深,但龙口河并不发源于此。

为了弄清龙门山,我首先认真研读了有关史籍,发现《荣成县志》的记载与《登州府志》的记载并不尽相同。比较两《志》可以看出:《荣成县志》只是提到:龙口河,龙门山后;龙门山,上有石洞;而《登州府志》则提到:龙口河,发源龙门山。从字面上看,道光《荣成县志》只是标明龙口河位于龙门山后,而光绪《登州府志》则标明龙口河发源于龙门山。

我认为,这个矛盾点不难解开。因为《登州府志》明显晚于《荣成县志》,《登州府志》关于龙口河和龙门山的记载显然抄录于《荣成县志》,但在抄录时画蛇添足地增加了“发源”二字,这一下就混淆了“位于”与“发源”的区别。

既然龙口河位于龙门山后,且“上有石洞”,我便顺着这一思路和线索,首先开始查找“上有石洞”的山脉。

在排除了已知不是龙门山石洞的宋家店老虎窝后,我向村民们打听山中其它石洞的信息。

有人告诉我:在龙口河龙池东面山包的山坳中下部,有一个石洞,俗称“狼窝”。

我大喜过望,立刻带上数码相机,前往寻找“狼窝”。可当我在荆棘密布的草丛中找到那个“狼窝”时,却让我大失所望。“狼窝”位于一条小沟里,在一块花岗岩石下面,很隐蔽地显现出一个很小且又低矮的洞洞,大概只有獾和个体较小的狐狸方可进入,狼那样的动物尚须匍匐才能进入。

显然,这不太可能是《荣成县志》和《登州府志》记载的石洞,也不是我要寻找的石洞。

失望之余,我从“狼窝”处下山,沿龙口河沙质河床逆流而上,行至龙池下方,站在平缓的河床向龙池上方望去,一幅壮观的画面展现在眼前:龙池上方,一块巨大的立石端坐在河道中间,旁边乱石叠加在一起,河水从乱石的缝隙中流过,顺着龙池上方的沟槽径直流入龙池里,然后又从龙池中溢出,顺着大约45度角的斜坡缓缓流下,晶莹的水流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白光。

忽然,我眼前一亮:在龙池上方偏右陡立的石壁上,赫然显现着一个呈扁长方形的石洞!再巡视河东西两面的峭壁上,同样分布着好几个形状不一的石洞。特别是河西峭壁下方与河床相连的地方,竟然有一个黑洞洞的洞口隐蔽在一丛灌木后面。

我不禁惊讶,难道这就是《荣成县志》记载的“石洞”?

我仔细观察和分析着龙口河的走势,发现这条河从发源地到龙池上方,地势由高向低逐渐下落,恰似一条游龙在山涧游走,到龙池上方时,地势突然变得陡峭起来,瀑布由此形成。从龙池向下经过十余米的石质缓坡,便是平缓的沙质河床了,河水开始顺着平缓的河床前流。由此可以看出,龙口河的险峻之处只在龙池上方的一段,也是龙口河最精华的部分。汹涌奔腾的河水咆哮着从龙池上方倾泻而下,宛如龙口喷水,大概这就是“龙口河”名称的由来。而处于“龙口”两边陡峭的石壁恰似一扇大门,河水从大门中喷涌而出,大概这就是“龙门山”名称的由来。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汤家村村南这条河流处处带“龙”字原因了。也明白了为什么这条原本并不起眼的河流会被史籍所记载。有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说,我倒认为龙口河是因为“有龙则名”了。因为有了“龙”的存在,一条本不起眼的河流被称为了“龙口河”;河床中间一个圆圆的、形似铁锅的石坑被称为了“龙锅”;比龙锅稍小一点的圆坑被称为了“龙碗”;两条笔直而隆起的石线便被称为了“龙筷”;甚至矗立在河边的一块近似方形的巨石也被称为了“龙箱”;湍急的瀑布注入深不可测的石窟,这石窟自然便被称为了“龙池”;而处于河口之处形似大门的地方当然要称“龙门”,龙门所处的山崖自然就称“龙门山”了。

可以想象出,当年纂修《荣成县志》时的纂修者们在采访和踏访到这里时,想必也是站在龙口河河口仰望龙池和两边石壁的壮观景象后,才认准这里就是龙口河,两边的峭壁就是龙门,因此才作出了“龙口河,......龙门山后,悬崖瀑布下注石窟......”以及“龙门山,......上有石洞”的记载吧。否则,一条河流绵延几十里,一座山脉也应绵延数里或几十里,怎么可能仅仅将龙口河和龙门山都定在“城西四十里”这一个点上呢。

由此看来,龙口河可能先是因两条石龙以及由此而来的“龙锅”、“龙碗”、“龙筷”、“龙箱”、“龙池”而被当地人形象地赋予了“龙口河”这一优美的名称,而龙门山则又可能是因龙口河的存在而被《荣成县志》的纂修者赋予了同样优美的名称,这可能就是当地人只知龙口河却不知龙门山的原因吧。

啊!龙口河,我的母亲河!龙门山,我的父亲山!我因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优美的山河而感到自豪!

壮哉!龙口河!伟哉!龙门山!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战友美文”汤华中“威海记忆”6:壮哉~荣成的龙口河与龙门山 - 天天要闻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