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个个活得像困兽,何以解脱?东晋士人会带你走向正途

2022年06月28日19:26:19 资讯 1735

当晋人意图摆脱现实的功利因果链的时候,不仅发现了山水之美,在书画、诗赋方面爆发了艺术创作,而且活出了艺术化的人生,此即所谓的晋人之美。

冯友兰宗白华注意到,魏晋时期,存在大量对人格之美的发现和欣赏,似乎独有晋人才会欣赏人格之美。

但如果你看看整个二十四史,哪个朝代没有对人格之美的“发现和欣赏”呢?

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中国历史就是以人为核心展开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的行迹。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是按照时间和事件而展开的历史,人物只是事件的附属品。】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晋人才欣赏人格之美,而是晋人欣赏人格之美的标准与历代有何不同?

我以为,两晋对人格的鉴赏标准,主要在追寻庄子的意境。

其核心,就是东晋高僧支道林所提出的“物物而不物于物”。【此语原出《庄子•山木》】

物物,直译的意思就是“要把东西当东西”。

意译就是:把外物(包括他人、客观条件、或者我们遇到的事情)客体化、工具化,从而使我能有一种超越于外物之上的驾驭感、逍遥感。

不物于物,就是不要被上述事物反驾驭。

现代人个个活得像困兽,何以解脱?东晋士人会带你走向正途 - 天天要闻

比如我们生活都需要钱,钱是工具,为我所用的。

但是当个“吝啬鬼”、“守财奴”、甚至舍命不舍财,就等于变成了钱财的奴隶,被钱财反向驾驭了。

庄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转,都是由于人对自己所在乎的事情的执念造成的。

比如《韩非子》里面有个“郑人买履”的寓言,郑人执着于脚的尺码,结果耽误了买鞋。

如能实现“物物而不物于物”,就可以“自适自足,不假外求”,人便可以逍遥、洒脱……

但,人生在世,无处不依赖外在条件和他人,怎么可能不假外求呢?

说白了,就是把外物物化、客体化。不怨天,不尤人。

反之,怨天,就是依赖天;尤人,就是依赖人,于是人就反而为物所乘,那就不得自由逍遥了。

【注意:此处和本文后面所用的“物化”,不是《庄子》原文中“物化”的的意思。】

下面主要结合晋人之美的五个正面案例和四个反面案例,具象化地展示一下晋人之美,并揭示其背后所反映的庄子“物物不物与物”的意境。

一、晋人之美的案例和解析

1、王徽之雪夜访戴逵

原文:

王子猷(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居山阴(浙江绍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shan,嵊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现代人个个活得像困兽,何以解脱?东晋士人会带你走向正途 - 天天要闻

解析:

这个案子里面所呈现的洒脱感,一直为后世君子所津津乐道,所以我索性把《世说新语》里面的原文搬上来,供大家欣赏。因为古文转述成白话,总会失掉不少味道。

这个案例的欣赏点,在最后一句话中。美在哪里呢?

有好风景,去找戴逵一起欣赏,才更有味道,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王徽之心里明白,自己被雪景勾起的兴致,才是根本,戴逵虽然是个重要的背景板儿,但也只是个重要的背景板儿。等到兴致已尽,访戴逵也就变得多此一举了。

我们常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欣赏雪景,一定要想找个伴儿,自己一个人就不会欣赏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戴逵”,欣赏才能开始。对王徽之来说,是物化“戴逵”;对我们来说,是被“戴逵”物化。

第二,欣赏风景,非得要某个打卡圣地,否则就不算欣赏了风景。事后想想,最好的风景其实早在前往打卡圣地的路上就已经展开了,我们却不能随时打开心门,急着赶路了;等到了打卡圣地,反而觉得索然无味。

在这里,“打卡圣地”,就是“戴逵”,我们的心,被打卡圣地“物化”了。

第三,欣赏风景,非得要拍照留念,否则不算欣赏到风景;为了拍照妨害了会心融入风景,这就无异于买椟还珠。

2、桓玄的家讳

桓玄在旅途客船中,遇到王忱(王坦之的儿子)前来探望,桓玄摆上酒菜招待他。

由于王忱刚吃过五石散,只能喝温酒,就频频招呼桓玄的仆人:拿温酒来,拿温酒来!

桓玄就哭起来了。

王忱见了就想走,桓玄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拉住他说:“犯的是我的家讳,与你何干?”

王忱听了说:你真的是很旷达啊。

现代人个个活得像困兽,何以解脱?东晋士人会带你走向正途 - 天天要闻

解析:

这个案子里面有两个知识点需要解释:(1)魏晋士人服食五石散之后,必须喝温酒,吃冷肉,否则会有性命之虞;

(2)桓玄是桓温的嫡长子,所以说“温”就是犯了桓玄的家讳,使桓玄想起自己死去的父亲,所以要伤心落泪。

犯人家讳,在古代的风俗来说,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如果是刻意,一般人会很恼怒;如果是无心,一般也会让人很尴尬。

所以王忱见桓玄并不怪罪他,便夸他真是很旷达啊。

但是桓玄之所以不怪罪王忱,是因为认识到家讳这事情的本质,是“触景生情”,是我有孝子之心,王忱不过是个“外物”,勾起了我思念亡父之情。

那么,你心里本来就有,何必怪人家?!

这种避讳家长名讳的风俗,现代社会已经不大讲究了,但是还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存在。

比如张三有意(或许是无意)揭了李四的短,往往惹得李四大怒。

但是回归事情的本心,是因为你首先有这个短处,而且你很在乎你这个短处,又何必迁怒于人呢?!你如果不在乎,谁又能耐我何?!

所以,把事情揭开来看,就能做到喜怒由己不由人啊。

现代人个个活得像困兽,何以解脱?东晋士人会带你走向正途 - 天天要闻

3、戴逵的闲雅

戴逵从会稽到京都建康,太傅谢安去看望他。

谢安向来轻视戴逵的学术造诣,所以见了戴逵,不和他谈玄学,只和他谈些音乐、书画。

但戴逵不仅没有不高兴的意思,反而和谢安兴致勃勃地谈起来,而且越谈兴致越高。

谢安由此感受到了戴逵那种闲适自得的雅量。

解析:

在东晋以隐居为时髦的风尚中,唯有戴逵等极少数人,是真的隐者。

戴逵虽也有玄学的功底,并且颇有些独到的见解,但由于个人禀赋和志趣所在,他把心思主要灌注在音乐和绘画、雕塑艺术上了,在这三个方面都是顶级好手。

而且戴逵是个十分有情趣的人,不仅自得其乐而且善于自娱娱人,所以很多文人雅士都很喜欢和他交往。

但他也不是一味媚人卖好,反倒是个极有性格的人。

曾有当朝太宰派人请他去府上弹琴表演,他大发雷霆,直接把琴摔了,发誓不做达官显贵的伶人。

谢安和戴逵年龄相仿,也有交游,但东晋士人首重玄学清谈,戴逵偏好艺术,似乎有点走偏了,谢安大概是因此而轻视他,见面不与之谈学问(清谈),只谈风韵(艺术)。

谢安在话题选择上的这种参差,背后的意味,戴逵大概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却不计较。

所以弄得谢安对戴逵的雅量深表叹服。

而从戴逵的逻辑来说,关键是忠于自己内心的情致,你来找我谈艺术,能勾起我的兴致,我就谈,何必在乎你另有什么别的意思?

好多事情都是这样,与其追究他人的动机,不如追究自己的动机。

这就是“自适自足,不假外求”,与“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一个道理。

现代人个个活得像困兽,何以解脱?东晋士人会带你走向正途 - 天天要闻

4、褚裒与前倨后恭的县令:

褚裒,还没做大官的时候,有一次旅途中,到某县官办客栈歇脚。

结果当晚县令有个贵客来了,客栈经理为了给县令的贵客腾房子,把褚裒一行人给赶出来,安排到牛棚里住,褚裒啥话都没说就从了。

过了一会儿,县令亲自来看宿舍安排情况,看到牛棚里住着人,就问谁住这里?咋回事?客栈经理回说是个陌生客人。

县令好奇,就招呼褚裒:嘿,你谁啊?哪来的呀?褚裒就自报姓名。县令虽然没见过褚裒,却知道他在士林的大名,那是如雷贯耳一样的存在。

把县令吓出一身冷汗,赶紧一边让人给褚裒重新腾房子,一边当着褚裒的面责打客栈经理,又赶紧摆一桌酒宴招待褚裒。褚裒对于县令和客栈经理的前倨后恭,无喜也无怒。

解析:

假如我们面对与褚裒类似的遭遇,会怎么做?

客栈经理把我们轰到牛棚里,一定愤怒又无奈。也可能当面争吵一番,也可能心里憋着一股子火气,想着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把场子给找回来。

正好县令来了,发现我是个大名士,对我各种逢迎。我们的情绪,必然跌宕起伏一番,很可能乘机发泄一番。

但是这样的话,我们的情绪是不是受到了外在的牵引了,不能自持了?

想起近期读高尔泰自传体散文集寻找家园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他的经历的跌宕起伏,行文的优美,更深的余韵在于:他的记述里面始终埋藏着一颗不尤不怨,随遇而安的心。

乃至于他所有的苦难,所有的坎坷,读来居然都有情趣。

5、羊孚与前倨后恭的王氏兄弟

羊孚和谢混交好,有一天早上,没吃早饭就跑去谢混家串门,而谢混大概还没起床。过了一会儿,王齐、王睹兄弟也来串门,看见先到的羊孚,不认识,就面露各种嫌弃之色,恨不得他早点滚蛋。

但是羊孚对二王的态度却鸟都不鸟,把脚架在桌子上,四处张望,还自行吟咏,神态自若。

过了一会儿,谢混起床,进了客厅,只和二王兄弟寒暄了几句,随后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羊孚身上,谈各种学问之类的东西。二王听了二人的对话,才知道这个羊孚不是凡品,就也跟着搭讪插话。

又过了一会儿,仆人把早点端上来了,二王自己顾不上吃,却只劝羊孚多吃点。羊孚还是不鸟他俩,只管大吃大喝,吃完便告退。

二王又一再挽留,羊孚却坚决要走,临走给二王说:你两个刚才想赶我走,我没走,只不过是因为肚子还饿着。

现代人个个活得像困兽,何以解脱?东晋士人会带你走向正途 - 天天要闻

解析:

先交代一下文中三方角色的身份背景:

王谢两家,是东晋门阀士族的顶级,谢混是谢安的孙子,晋孝武帝的驸马爷,名士。

二王虽然没啥大学问,但他们的哥哥王恭是晋孝武帝当时最为倚重的大臣。

而羊孚的叔祖虽然是西晋开国元勋羊祜,但是羊家地位在东晋后期已经衰落得很厉害,不能和王谢比肩,所以二王不认识、嫌弃羊孚,是很正常的。

但是羊孚本身是个大才子,后来被野心家桓玄倚重,视之为自己的“诸葛亮”。

品味一下这个案例,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就是这个羊孚很厉害,厉害在哪里?

一般的人情,被人嫌弃,肯定不舒服,往往会找各种机会,与之争高下,找回面子。但是这样一来,你就被人带节奏了。

所以,不论是上面的褚裒的案子,还是本案,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对他人的态度不在乎、不动心。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有人会说褚裒和羊孚,都对自己的才能很自信,故而可以不在乎他人的态度。

这当然也很有可能,但是并不尽然,自视甚高,却不能容人的才子多了去了,比如后面要讲到王羲之就是一例。

所以,两案主角心境的关键点,还在于对他人前倨后恭态度的“物化”。

这就好比,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坎坷,被绊了一跤,好疼,缓过来以后,绕着走开就是了。谁会对着这个坎坷,指天骂地地发一通脾气,而且还恨恨地一整天不痛快呢?!

把握了这个心态,或许我们也能有这些名士的心境呐。

现代人个个活得像困兽,何以解脱?东晋士人会带你走向正途 - 天天要闻

6、李势的妹妹

两晋年间,氐族人李氏在益州(今四川)建立了成汉政权。

桓温灭掉成汉以后,收其末代国君李势的妹妹做妾,宠幸得不得了,桓温老婆嫉妒,就带着一群女兵,气势汹汹地要杀掉她。

其时,李势妹妹刚刚梳洗完毕,披着一头秀发,天生丽质,神态从容。面对桓温老婆和女兵的刀枪说:我国破家亡,人生如寄,根本无心追求什么荣华富贵,你要杀我,正好遂了我的意。

结果桓温老婆被镇住了,一把抱住李势妹妹说:啊,妹子,我见犹怜啊。

解析:

庄子把人生比喻成“倒悬垂之苦”,因为一般人的所谓养生,实不过是在养形(生理意义上的生命),为此而畏畏缩缩,患得患失,丢掉了生命的逍遥自得状态。

《庄子•达生》提出了生命的三重境界:钱财、身体、精神。

人要谋生,不得不有钱财,但是相比于生命,钱财只是工具,不能做“钱的奴隶”,否则就是“物于物”了;

但是却少有人认识到,身体其实只是精神的工具,没有身体谈不上精神,但是人同样不能做了身体的奴隶,否则,人生就是一场“倒悬垂之苦”。

能看破钱财的工具性,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本案李势的妹妹,经历了国破家亡,有机缘看破生死,所以面对刀斧,能有一种从容淡定之美。

作者:专栏《探寻魏晋风度的心迹》主讲人——徐华

更多精彩讲解,进入专栏观看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