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坛:如果欧洲军队与美俄联手对抗中国,中国会如何应对?

在国际问答网站Quora上,有网友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假设:“若欧洲军队与美国和俄罗斯联手对抗中国,中国将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充满争议,但也为分析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和未来可能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尽管这一假设几乎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从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层面,探讨中国的应对策略以及这样的联盟可能引发的后果,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假设的可能性:多国联手的现实障碍

从当前国际局势来看,欧洲、美国和俄罗斯联手对抗中国的可能性非常低。

这不仅涉及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也与它们当前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

首先,美俄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美俄之间一直存在着深刻的战略分歧,特别是在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和制裁问题上,双方关系持续恶化。

即便美国愿意拉拢俄罗斯,其现实可行性也极低。

这一点,最近的特朗普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联俄抗中”的不现实性。

俄罗斯在当前国际环境中,更倾向于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而非站在美国一边。

近年来,中俄合作不断深化,在能源、军事和外交领域都形成了牢固的伙伴关系。

比如“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项目和中俄联合军演,都体现了两国在关键领域的协同。

而欧洲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非常紧密。

欧盟统计局3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自中国进口额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1.3%。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国与欧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858亿美元,同比增长0.4%。

任何对抗中国的行动,都可能导致欧洲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从军事到外交的多层次准备

尽管这一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成立,但退一万步讲,假如多国真的联手对抗中国,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综合战略应对挑战。

中国近年来显著提升了军事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上展现了领先优势。

东风-21D导弹被称为“航母杀手”,能够对敌方航母编队构成强大威胁。

此外,中国还部署了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该武器拥有超强的突防能力,可进一步增强国土防御。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已发展为全球最庞大的海军之一,拥有超过350艘舰艇,其中包括现代化航母和驱逐舰

空军方面,歼-20、歼-35,以及一系列战斗机的部署也提升了空中威慑力。

面对多国进攻,中国的军事力量足以支撑持久战,并具备显著的地缘防御优势。

经济层面,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增强内需驱动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继续保持对外开放

这一战略不仅提高了中国经济的韧性,还降低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如果遭遇联合制裁,中国也有多种备选应对方案。

首先,庞大的国内市场就是我们最稳定的经济基本盘。

再者通过 加强“一带一路”合作,我国近年来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深化经贸关系,建立了稳定的替代市场。

另外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安全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技术自主化的支持下,芯片、半导体等关键领域,我们加大科研投入,摆脱对美欧技术的依赖,也减少了经济发展的风险性。

此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近年来显著提升。

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中国还可以通过外交策略化解风险,中俄合作、南南合作、还有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我们的好友遍布全球。

古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作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世界经济的建设者,中国绝不会沦为“众矢之的”。

全球后果

如果这一假设真的变为现实,对全球格局的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多重危机。

全球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制造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27%以上。

如果中国被孤立,全球供应链将陷入瘫痪,商品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将严重打击全球经济。

此外,还可能引发的大规模战争。

如此多国联手对抗中国,冲突很可能升级为大规模战争。

中国作为核武器国家,虽然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但在生存威胁面前,可能触发这一红线。

而任何核战争的爆发,都将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结语

从这一假设可以看出,多国联手对抗中国不仅不现实,甚至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灾难性后果。

只有在和平与合作的框架下,国际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与繁荣。

参考信息:

新华网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人民网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世界第一

新华网 中国就五核国谈判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提出草案要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