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争个高低,让人下不来台,别人规劝无效果,军事生涯十分坎坷

在准军级少将里有一位老资格,论能力、资历、职务应该可以授予更高军衔,可因诸多因素,导致军级评低,他就是刘少卿将军。


从资历和职务来说,他在1930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团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四军5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担任过内线兵团参谋长。按照这样的职务,也应该是正军级,授予少将或者中将,怎么会被评为准军级呢?

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工作和职务都非常稳定。到解放战争时,空降到华东战场上,因内因、外因等,职务变动频繁,也使得他的职务受到限制。

按说在抗战时期,担任新四军5师参谋长,解放战争应该当个纵队副司令、司令、兵团参谋长等都不在话下。可从延安到华东后,被安排渤海军分区司令员,充其量是一个师职。但因为是空降过来的干部,职务安排还是有些棘手的,没有对于合适的职务,只能是降低使用。像4师参谋长张震,解放战争时担任华中9纵司令,华野2纵副司令。他俩资历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张震一直在老部队,而刘少卿离开5师,来到华东战场。

他之前的老部队曾经改编为中原军区中原突围时抵达鄂豫陕作战,并不在华东。

他本可以跟着老部队,或者抵达华东后,可以安安稳稳工作,可性格使然,使得他一直处在“飘”的状态中。

有人说他为什么不回老部队?

自1945年,他被通知离开5师去延安的那一刻,就与师首长有了不愉快。他担任这个参谋长,实际地位就相当于主持军事工作的副师长,如今把他调离,任命文建武为参谋长。心里感觉有委屈,但还是坚持执行命令。北上途中,抵达豫西留下作战,抗战结束后回到5师。心里的疙瘩依然未能化解,也没担任军区参谋长,没有正式职务在新成立的中原军区工作一段时间被调北平工作。

因此中原突围后,他尽管回到延安,老部队在鄂豫陕开辟新区,让同在延安休息的周志建回鄂豫陕加强军事领导,也没有让他去,而他去了晋冀鲁豫军区,又转到华东战场上。或许对他来说,都有没解开的结,就避开了。

刘少卿的性格很耿直,在担任5师参谋长时,与罗通在作战方面有过不愉快。本来他是指挥长,罗通是团政委,刘少卿让他组织部队,指挥不熟悉的部队作战,他认为不合适,话还没说完就被堵回去,说他不听军令,要军法从事。让罗通很想不通,接到命令,冒死在战场上打,一心想战死沙场算了。

不过,后来俩人也算是“摒弃前嫌”,解开这段不愉快的往事。

在华东担任渤海军分区担任司令员,他作为地方部队想一展拳脚,消灭李天霞一部时,遭到军区政委等人的反对,地方军区有自身的考虑,总之让他在指挥上有些受限,因此要求调离。

刘少卿是有能力的干部,性格上刚正不阿,但有一点让人接受不了。无论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他总要和对方争个面红耳赤,不肯罢休,而且往往多是对自己的上级。别人不敢说的,他非要争执到底,让别人不好下台,这个性格无论是组织或者亲人经常规劝,但无任何效果。这个脾气始终相伴,直到终身。

对于他的工作和其他人的关系带来的不良的效果,由此他的一生除了英勇善战之外,其他都是十分坎坷的。

按说他在1947年夏,到1948年春,担任过兵团参谋长,也对于纵队司令一职。可后来因病离开,身体好转后,让他担任参谋长,非要带兵打仗,没有合适的位置,就临时安排职务。最终担任铁路公安局局长,一个师职。这给他在后来评级带来的很大影响。

如果他能接受兵团参谋长,相信在1952年评级时也是一位正军级,是少将,还是中将,咱就不再去说了。因为在解放后,他被华东局定级为正军级,准备将他从华东局副秘书长调军队工作,一些情况导致他对军级没有过多关注,导致评为准军级。很多老首长还以为他是兵团干部,结果是准军级,多少有些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