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联合军演,没什么好说的,就打几颗导弹给大家助兴吧!你以为我在讲段子?不,这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据新华社援引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联参)的消息,日前,朝鲜连续2天向韩国东部海域发射短程弹道导弹,一天2枚,两天一共4枚。
目前韩国军方正在就射程、射高、飞行速度等具体参数进行分析。而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就在韩国东部海域,最近几天正在和韩国海军一起展开联合海上演习,朝鲜在这时朝着美军航母的方向发射4枚弹道导弹,其用意不言自明。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美韩在东边的海上折腾得热闹,还动用了核动力航母,朝鲜人民军说啥也得“帮帮场子”。
(采用铁路机动的“朝鲜版伊斯坎德尔”导弹,美韩将其称呼为KN-23型)
根据韩国媒体报道,前不久朝鲜从平安北道泰川一带向日本海水域发射了一枚短程地对地导弹,该导弹飞行距离约600公里,最大弹道高度60公里,因此被判定为朝鲜版“伊斯坎德尔”,也就是外界称呼的KN-23型导弹。根据统计,朝鲜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20次弹道导弹试射,还有若干巡航导弹试射。而本次两天试射4枚弹道导弹也被认为是对美韩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示威,反正就算没打中,也可以吓唬吓唬它们。
(各种导弹是朝鲜目前唯一可以平衡韩国常规军事力量的武器)
朝鲜半岛是目前全球依然还处于高强度武装对峙的地点之一,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由于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朝鲜的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困境,因此其军队的装备水平和战备水平都迅速下滑,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和韩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朝鲜认为,只有依靠弹道导弹这种不对称武器,才能重新平衡韩国在常规武器方面的技术和装备优势。因此多年来,朝鲜一直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各种型号的弹道导弹。
(朝鲜展示的各种自研导弹武器)
如今朝鲜在经济方面已经逐渐缓过气来,在加强和中国、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合作后,朝鲜经济近年来出现了相当幅度的增长。同时,多年在导弹武器研究方面的投入也开始陆续“开花结果”,朝鲜如今不仅已经试射过足以打美国的远程战略导弹,还频繁试射各种新式中短程弹道导弹,这都显示其在弹道导弹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步。
(朝鲜试射全球个头儿最大的洲际导弹,能打到美国本土)
开发射程超过1万公里的远程战略导弹,核心目标是形成对美国的有效威慑;但如今朝鲜主要以试射中短程导弹为主,这显然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威胁。因为朝鲜也明白,即便是研制成功远程战略导弹,但是凭自己的国力,所能装备的数量依然极其有限,无法对美国形成真正的战略性威慑,所以在测试过几发导弹确认自己的技术能力后,便改为集中力量对中短程导弹技术实现突破。
(据说是朝鲜的高超音速导弹)
在朝鲜近两年的国庆阅兵上,很多新式导弹被展示,其中有一款类似于我国东风-17的新式导弹,该导弹也配备有乘波体弹头,并且据称已经进行过测试,可见朝鲜在高超音速导弹方面也有所建树。那么本次朝鲜向着美军航母发射的弹道导弹,有没有可能是朝鲜版本的“反舰弹道导弹”呢?总体来说,可能性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国出口的CM-401导弹武器,注意红圈内的雷达装置,这就是在末端用于扫描和锁定目标的弹载雷达)
因为弹道导弹去打军舰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它需要一整套的侦察、控制系统和导弹进行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以公开的资料来看,我国的反舰弹道导弹武器,首先需要经过海洋监视卫星搜索和发现美军航母战斗群,然后对其进行持续跟踪和锁定,再把目标坐标用数据链发回地面指挥部,地面指挥部进行确认后,再把目标诸元发送给导弹部队,在导弹部队发射导弹后,太空中的卫星还要根据航母编队的实时动向,不断向导弹发送坐标数据,导弹搭载的计算机则需要根据卫星数据,随时修正弹道,等到导弹飞临目标上空,并且突破“黑障”后,还要启动弹头上的雷达系统,在高空对海面上的美军航母战斗群进行最后的扫描锁定,锁定后才会引导弹头对其发起打击。
(阅兵式上的朝鲜新式导弹)
不难看出,“反舰弹道导弹”一套作战流程非常复杂,且需要相当的配套系统,特别是侦察卫星、高速数据链和高性能计算机才能有效维持这一作战体系的运转,而这些硬件显然是朝鲜都不具备的,所以朝鲜大概率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反舰弹道导弹”作战系统。
(朝鲜阅兵式视频截图,可见朝鲜在导弹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只要得到一定的外界支持,开发反舰弹道导弹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朝鲜似乎已经突破了弹道导弹末制导问题,因此其短程弹道导弹具备一定的末端弹道修正能力,从理论上具备遂行反舰作战的可能性。所以,朝鲜本次向着美军航母试射弹道导弹,除了示威之外,或许还真有尝试用弹道导弹打击美军航母的可能性,特别是如果得到外界帮助的话,打击航母或许可以实现,毕竟朝鲜已经能自主生产“朝鲜版伊斯坎德尔”导弹,那么从俄罗斯得到点数据支持,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