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乌克兰说“不”,拒绝对乌援助装甲车,为何突然间收手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德国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佐恩表示,目前德国无法向乌克兰提供“狐”式装甲车。他表示:“我们必须仔细考量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库存,不能以牺牲我们自身的作战准备或自卫能力为代价。”

此前,乌克兰方面曾向德国提出了获得“狐”式装甲车的要求。佐恩则表示:“目前我们拥有825辆‘狐’式装甲车,包括雷达车、无线电干扰车、运输车、侦察车和医疗车等,我们需要这些车辆,我们看不到出售这些装备的可能性。”

事实上,从今年5月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北约国家都相继传出了“库存见底”的消息,但德国的“悬崖勒马”或许不只是因为“军火库快空了”。在俄乌爆发至今的4个月里,有至少28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各种装备。据相关数据显示,各国对乌克兰提供的援助总额已经超过了750亿美元,其中仅美国一个国家就花费了约440亿美元,约占西方援乌总数的60%。

而这些武器不仅“掏空”了很多国家的军火库,在被运往乌克兰后,具体的去向也无法被追踪。之前有记者探访了乌克兰黑市和暗网,发现许多西方对乌提供的武器装备居然被公然出售,而且价格可谓“低得吓人”。除了小型武器及美制防弹衣外,还有“标枪”反坦克导弹、“毒刺”防空导弹,以及“弹簧刀”无人机等武器。此前,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也表示,乌克兰政府需要改革和提高透明度,防止腐败现象损害乌克兰的正常运转。

事实上,美国对此并非完全不知情,有相关人士透露,“我们对武器有短暂的精确定位,但当它们被卷入战争,我们几乎一点线索都没有了……这是一个可预见的风险,但是联邦政府愿意去冒这个险。”一位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乌军没有获得足够武器”的风险,比“部分武器流入黑市”的风险更大。换句话说,即便明知会有大量援乌装备被倒买倒卖,也不会动摇美国继续对乌提供军援的决心。

但很显然,德国并不这么想,而是在对乌援助的态度上更加谨慎。这不仅是因为德国还没有摆脱能源危机和经济下行的困扰,也是因为朔尔茨政府始终不愿过分刺激俄罗斯方面,即不想让俄德关系闹得太僵。

要知道,“狐”式装甲车并非什么近年来诞生的新锐装备,整体技术水平也算不上领先世界,属于一款中规中矩的多用途轮式装甲车。但即便如此,其仍属于式德国陆军的现役一线重装备,若贸然对乌供应此类武器,必将引发普京政府的极大不满。

如果说以德国现阶段务必谨慎的对乌援助力度来看,待俄乌冲突结束后,俄德关系尤其是能源合作尚有重启的可能,那一旦德国政府放开对乌援助重装备,莫斯科方面恐怕会永久关闭对德合作的大门,届时德国就真的得不偿失了。因此,柏林方面此次对乌克兰说“不”,也久无可厚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