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旬老人参加老兵信息采集,报出战斗功绩后,工作人员急忙上报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革命英雄为了民族大义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而当和平的曙光到来后,他们却功成身退,选择用新的方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用垦荒牛的执着与坚韧一直付出着,从未想过得到什么回报。张富清老人就是这样一位付出者。

他的故事还要从1948年讲起。那一年,他加入了西北野战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训练刻苦、作战勇猛的他受到上下级的一致好评,因此,壶梯战役组建突击组时,他从众多士兵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组长。

突击组执行的往往都是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所以团长也问过张富清是否怕死,但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怕啥?不怕!我早已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

就这样,他带领六人突击组开始向村外的敌人发动攻击,这以寡敌众的战斗看似是以卵击石,但他在巧妙的战术安排下,突击组不仅没有任何伤亡,还出色地拿下了一个碉堡。不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不幸被敌人射中,身受枪伤的他仍坚持作战,并且缴获机枪一把,荣获一等功

后来,他又在1948年9月的一场战斗中,带领几十个人手痛歼敌人,被评为二等功

在他所经历的大小战役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永丰战役了,那场战役中,我军的伤亡十分惨重,甚至到了一场战斗尚未打完,就换了七八个连长的地步。

面对此情此景,张富清主动申请出战,又挑起了突击组组长的大梁。但是,这一次的突击组是一个三人小组,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和危险。临出发前,张富清将遗书交与战友,他说道:“如若阵亡,虽不能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对得起国家和死去的战友。”

趁着夜色,他和两名组员摸到了敌人的城楼下,他们争分夺秒地挖开洞口,爬上城楼,取出炸药包,正当他们打算炸毁碉堡之际,敌人的探照灯扫射到了他们头上,他们被发现了!一大波敌人立马围攻过来,张富清已做好必死的准备,他们拿起冲锋枪一边躲藏,一边开火。

为了完成任务,两个战友为张富清打掩护,他瞅准时机点燃了炸药包,一声轰天巨响后,我军的大部队赶来,与敌人展开交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而张富清却因为头部受伤而昏迷不醒,幸亏战士们清理战场时发现了他,及时送往医院,才捡回了一条命。即便如此,他张开眼睛时,第一句问的还是突击组那两个战友的情况,当得知他们已经牺牲,他情难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经此一役,他被评为“人民功臣”。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过连年征战的我国早已千疮百孔,面对百废待兴的情况,恢复生产、改善民生成了最重要的任务。此时的张富清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已经成为了正连职军官,有着不错的前程。

可他却意识到,现在已经是和平时期,与部队相比,他更应该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于是他决定转业。此前,他专门询问了哪里最急需人手。得到的答案是来凤县。于是他斩钉截铁地说道:“那我就去来凤县!”

来凤县位于湖北地区,极其偏远落后,1955年,他携妻带子来到此处,从此以后,便在这里默默耕耘了一生。对于自己曾经的功绩,无论对谁他都只字未提。直到2018年,来凤县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他才登记了自己的各项信息,之前获得的荣誉才一一展现,当时,就连张富清老人的儿子都觉得不可思议。

工作人员急忙上报给中央之后,张富清老人的事迹才被广泛传播开来,95岁的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张富清老人是千千万万个奉献者的缩影,在我们新中国建设的道路上,正是因为有这样深藏功与名的奉献者,我们伟大的共和国才会越来越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