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掌握战场主动权,乌军正在加速撤离,或一周内拿下利西昌斯克

在北顿涅茨克失守后,利西昌斯克的形势也不乐观。来自俄罗斯方面的消息显示,乌克兰军队正在从利西昌斯克撤退,俄军被堵在“通道”外面,以便让更多的乌军能撤离,但由于严重缺乏机动装备,尤其是轮式装甲车和步兵战车,被顶在第一线的卢甘斯克民兵根本无法追击,当然,即便是追上了也会遭到痛击,这些民兵还缺乏重武器。

利西昌斯克之战很可能会在一周之内结束,换句话说,克里姆林宫会很快宣布其已经完成了“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阶段目标,也就是“彻底解放顿巴斯”。但一些分析人士则认为,在付出了重大代价并不断延期后,俄罗斯军队在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获得的仅仅是战术胜利,或许可以让克里姆林宫“体面地”获得宣传上的胜利,但乌军主力并未遭到打击。

这些撤出的部队和那些伤愈后归队的老兵会让乌军变得更难打,尤其是北约不断升级军援的情况下。莫斯科使用根本不适合对地攻击的反舰导弹,包括“缟玛瑙”和“厨房”,不仅没有击中任何有效的军事目标,而且不断击中居民楼、幼儿园和购物中心,这让克里姆林宫增加了更多的国际压力,同时又刺激了西方对乌克兰的进一步军事援助。

克列缅丘格购物中心受伤的一对乌克兰夫妇手拉着手在医院

乌克兰军队撤出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或许会让莫斯科宣布其取得“重大胜利”,完成了“特别军事行动”的“首要目的”,但很显然,乌克兰政府和西方并不打算接受这种说法。乌军会不断试图夺回这两座城市,而在哈尔科夫赫尔松等地,俄乌两军还在激战当中。在己方城市被俄军炮兵持续轰击的同时,乌克兰军队的打击能力也变得更加精准,美国已经开始与乌克兰分享俄军重要目标的实时情报,俄乌两军的最大区别是乌军尚未对俄罗斯城市进行攻击。

12门PzH2000已全部交付,后续还有更多

就目前的战局来说,俄军依然掌握着战场主动权,俄乌两军的实力对比仍未到发生转换的那个关键点,在拿下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后,俄军或许会重新在伊久姆地区发动攻势,并努力将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重新纳入火炮射程。但克里姆林宫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则表明在表象之下,或许俄罗斯高层对未来的预判或许并不像他们看起来那么强大:

俄罗斯前总统、现任俄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再次表示,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任何“入侵”克里米亚的企图都将被视为对俄罗斯宣战,任何北约成员国这么做都将意味着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直接冲突,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梅德韦杰夫的发言被认为与乌克兰最近的国际地位变化有关,俄罗斯政府事实上承认了乌克兰成为欧盟候选国,并允许乌克兰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但仍不允许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一旦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那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的行动就会成为整个北约的事:北约和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国际组织一样,都不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领土,而是乌克兰的领土。

现在,乌克兰距离拿回克里米亚还很远,但也是乌克兰拿回克里米亚的最佳时机,毕竟,几乎整个西方都在以实际行动支持乌克兰维护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失去这个时机,以乌克兰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从核大国俄罗斯手里拿回克里米亚。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双方的交流也因为“特别军事行动”而变得几乎断绝,北约已经表明了整军经武将俄罗斯作为战略威胁的态度,不管是军事援助还是情报分享,北约正在做除了直接出兵之外的一切工作。

俄罗斯在乌克兰陷入了一场高强度消耗战,而且难以脱身。既不像2008年的俄格战争,也不像上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前者是一场闪电战,俄军打完就走,给格鲁吉亚造成了深远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后者则是苏军在短时间内占领阿富汗全境,其后的战争就属于低强度治安战。但在乌克兰,俄军的这场高强度消耗战实际上是在迅速失血,在俄罗斯经济造血功能逐渐丧失的情况下,究竟能支持多久?乌克兰背后有整个西方的支持,俄罗斯呢?